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有个总体的目标,除了这总体目标之外,还有三个阶段性目标。根据这些目标。无论是什么目标,教师都应该正视它,明确各个阶段的阅读目标,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

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围绕这一目标,总目标又从阅读方法、文学作品阅读、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要求。阶段目标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有所区别,但主要从十一个方面来安排。

1、朗读、默读、诵读。主要是技能性要求,同时也有过程性要求。

2、精读、略读和浏览。这是对阅读方法的要求。

3、词语教学。主要安排在1~6年级。从积累与理解两个方面提出要求。

4、阅读与理解的一般要求。从感受、分析、理解、评价几个方面突出阅读主体的地位,突出体验性、过程性目标。从“体会”、“揣摩”、“领悟”、“讨论和交流”、“体味”、“推敲”、“共同讨论”等用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程标准的指向性。

5、文学作品的阅读。突出强调了审美体验,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而不是引导学生用手术刀去解剖作品。

6、科技作品阅读。除了一般的阅读要求之外,还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7、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的阅读。对文体一般特点、概括、分析、判断等方面提出适当要求。

8、文言诗文的阅读。古代诗词的阅读,主要强调诵读和积累。在7~9年级提出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要求,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9、积累与课外阅读。提出积累词语、成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优秀诗文的要求,并分学段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量化标准9年共240篇(段)。提出课外阅读总量9年405万字,并对课外阅读的方法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对课外读物提出建议。

10、语文知识的教学。除渗透在上述条目中而外,还专门就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知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化常识等提出要求。

11、对工具书、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的利用以及信息的处理,也提出了适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