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意图:

在认识了溶解现象判断的科学方法、掌握加快溶解速度的科学技术后,本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个新的问题——溶液的饱和度。研究这样的问题很自然地联系到了前面活动中用到过的食盐,借助这一材料完成相关认识成果。这节课活动流程的出现应体现自然顺畅的意味,究竟怎样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实验、实验中应注意些什么最好出自学生之口,而非教师生硬地搬出。教学中可以因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就溶解速度作发现。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食盐、筷子、塑料小匙、玻璃杯。

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筷子、100毫升烧杯盛25毫升水、塑料小匙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把一小匙食盐倒入水里,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食盐,搅拌几下,盐又溶解了;再加盐,再搅拌……不断地加盐,盐能不断地溶解吗?

·推测:这杯水大约能溶解多少食盐?

2.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讨论:怎样来研究?

·制定一份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的问题;做好研究的准备;想好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分组进行溶解食盐的研究实验。

·交流研究结果。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

( )匙

( )匙

( )匙

( )匙

( )匙

( )匙

( )克

( )克

( )克

( )克

( )克

( )克

溶解得最多的组溶解了多少食盐?

大多数组溶解了多少食盐?

溶解得最少的组溶解了多少食盐?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怎么回答?

·思考和讨论:对溶解食盐的结果有什么想法?在溶解食盐的研究中有什么新发现?

3.对于新的发现,下次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4.把盐水收集起来,供下次课继续研究使用。

教学反思:

本课的实验以及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如果想从学生口中托出,要注意问好一句话,那就是本课的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孩子们以猜测的方式做正面回答时往往是这样说:“一杯水能溶解……袋(瓶、杯、勺)的食盐。”当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回答存在的问题时,他们会发现装水的杯子容量没有具体说明,盛盐的容器也没有标准或具体说明。当然教学中也有很聪明的孩子,他们能主动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如他们会说,“这得要实验才能知道”,“我不知道会溶解多少盐,但溶解的盐是有限的”,“这样大的杯子装一杯水,能溶解这样大的瓶子一瓶盐”……在接下来问及如何实验,实验的注意事项时,前面的铺垫就显现出了功效。尽管每个班存在差异,但在实验流程上基本上达成了较为一致的想法:1、先在杯子内加一定的水(有些孩子已经提出为节约时间可以少放些水,教师帮助规定25毫升);2、一勺一勺地加盐(和学生约定一个标准的量,3克/勺);3、搅拌;4、待完全溶解后再继续加下一勺。当学生实验并汇报完后,再回头询问开课时的同样问题,他们会具体准确地告诉你“一杯25毫升的水能溶解12克的食盐”。同时孩子们会有意外的发现:溶解的速度会由快逐渐变慢,直到实在不能再溶解了。对于本课的教学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引导学生判断不能再溶解的标准是什么——搅拌多次仍有盐的颗粒存在于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