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需的准备工作,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另外,从我国语文教育新课程的改革来看,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程标准共四个部分,分别为前言、教学目标、实施建议、附录。教学目标超过了课程标准总篇幅的四分之一,从总目标到阶段目标都有详细具体的说明,其受关注程度可想而知。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我国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公开发表的“范例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的表述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经验性的模糊表述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很难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在此意义上,倡导教学目标设计的新理念,反思教学目标表述中的问题,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对我们有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语文教学目标存在问题的审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应主要在课堂上解决。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即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尽可能的获取最大的收获。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其设定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快速高效地捕捉到课程教学的重点,影响到课程的有效性。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尽管不断深化,但教学目标不明,课程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就是教学目标模棱两可导致的。下面我们来谈谈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

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笔者最近对任教的“教师教育研究生班”作过调查,当问及“你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有部分学员竟然说自己从来没有重视过这个问题,而且所在学校也从来没有检查过教案中是否有教学目标。还有部分学员说,为应付检查,通常是照搬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标内容。这种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的想法和只凭经验和考试要求进行教学操作的行为,导致了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形同虚设。

(二)重知识目标,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当我们强调课堂教学目标导向的时候,部分教师走向行为主义的极端,只关注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的过程,机械地呈现 “双基”目标,以知识目标的达成为本位,而忽视“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导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的无法落实。传统教学中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自己探求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其他诸如体育技能、美育技能的培养。教学目标对“三维目标”的忽视必然导致重知识,轻技能,重成绩,轻情感的教学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