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

1、观察:

电脑出示一些图形蜻蜓、树叶、蝴蝶(要不要放不对称图形?)

漂亮吗?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仔细观察它们的左边和右边)

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2、举例:

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呢?(学生举例子)

3、揭题:

生活中这样的图形很多很多,那它们都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呢?

象这样的图形,有一个名字,叫做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深入学习

1、观察(先猜后欣赏)

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老师还用纸剪出了一些图形:飞机、小鱼、乌龟(先猜,再贴)

2、动手剪。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对称图形,你想不想自己也创造一个对称图形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彩纸和剪刀,先和同桌商量一下,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再动手,比一比谁剪得又快又漂亮。

学生动手剪纸。

3、展示交流:(收集一些贴在黑板上)

①你是怎样剪出这个对称图形的?

②刚才老师收集到小朋友的几幅作品,请你判断它们是对称图形吗?为什么?(五幅,一幅不对称,一幅横着放)

③你有办法证明吗?(引出对折的方法)请生上来演示把作品对折后是否完全重合。

4、检查自己的作品是不是对称图形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两边都一样,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如果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现在就用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你的作品是不是对称图形,如果不是,你想办法使它变成对称图形。

像这样是不是完全重合呢?(师随意折)为什么?

你的作品是对称图形吗?(指名几个回答)你是怎么剪的?

小结:瞧,我们通过折折、剪剪就创造了对称图形,有时侯数学就这么简单。

5、认识对称轴:

①请同学们看这里,刚才的这些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什么(折痕、线)

这条折痕也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对称轴。

②指一指你作品上的对称轴给同桌看看。对称轴也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示范画出对称轴)是什么?你会画吗?把你作品上的对称轴给画出来,检查一下你的同桌画对了没有。

三、练习“对称”,深化体验

1、判断: P68做一做,(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一些图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为什么剩下的图形不是对称图形?)

2、找一找:活中处处有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里有对称图形吗?如果有,你能找到对称轴吗?有几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每人选一个图形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交流汇报.

3、想象: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根据对称图形的特征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么图案。选一个图案回答。

(看来小朋友真是见多识广,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可以自己上网收索一下还有哪些标志是对称图形。)

四、再赏“对称”,提升认识

刚才小朋友们都展示了自己创造的对称图形,老师也想展示一些作品,但这些作品不是张老师创造的,而是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一幅幅对称图形。大家在欣赏时,请观察一下每幅图的对称轴在哪里。(媒体展示自然风光中的对称现象)

结束语:有人说大自然是因为美才选择了对称,看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对称现象,乃至小朋友们的张张笑脸,我们不得不感叹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是“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也就是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主要突出的体现了一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猜一猜游戏,导入新课。通过看的形象感知要了解一个事物的全貌,全面观察是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事物有什么学问?怎样观察一个物体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观察物体,揭示课题。

2、从不同位置观察饮水机和小朋友照片。儿童天性好动,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迎合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就会使学生视学习为乐趣。为学生观察物体创造和提供不同的问题情境,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实时展示,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示范效果,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观察饮水机和小朋友照片时从各个角度,从拍照片的活动中让学生感知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的情况是不同的这样的生活道理,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得了情感体验,而且充分利用理解掌握的道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观察物体时学生对方位的描述,语言的表达,以及教师的及时引导还不够到位。没有充分利用好教学素材,利用好教学现场的组织形式,希望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