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入探索 对比概括 研究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算理算法。

这一环节通过深入研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探究计算方法。

(1)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尝试计算。

(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比较两个算式计算方法,并说一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让孩子发现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这样计算的根据什么定律?

(3)有了加法运算定律可以简便计算作铺垫,学生对于小数减法,很自然得也想到能不能利用减法运算性质来简便计算。通过我是神算手这一环节,学生一尝试,发现也是成立的。于是经过我是小法官,我是好医生,今天我当家,聪明的一休经几个环节来强化新知。

四、提炼法则 重点引导 反馈交流 -----目的是对学生研究方法共享。

这一环节是通过学生的深入研究,特别是通过对小数加减法的自主尝试计算、思考以及交流,然后一起总结小数运算时,首先要看清楚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看是否能简算,再选择合适算法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在小数凑整时,不能只看小数的末位,要看整个小数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但不能体会运用运算律的过程。这种现象只是模仿的初级阶段,属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现代教学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理解、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所以,我认为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是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此种状况是学生不能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根源之一,也是学生出错的源头之一。

在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加法运算律意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观察算式①13.7+0.98+0.02+4.3和算式②(13.7+4.3)+(0.98+0.02)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运算律的运用过程,根据加法交换律可以将加数0.98和加数4.3交换位置;分别将准备先计算的数用括号表示出来,即(13.7+4.3)+(0.98+0.02),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这样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上述的计算是运用运算律来计算的。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规律,后实践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计算体验,再验证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的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法,并能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后,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举例、比较、交流、验证、概括这样一个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