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每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就字论字我们就很难说清它的意思。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难讲解的就是识字。人教版的语文课本课文不长,但每课的生字量都比较多,最多的一课有18个生字。而这么多生字,学生学起来费时又费力。有些教师会用一节课反复地专门教这十几个生字,后一节课再感悟课文。但这样的教课的结果就是字认得了,字义的理解却变得模糊了。

就此问题,我用了半年时间发现,在文中识字来提高识字效率,既能理顺课文,又能教会学生生字。下面我就讲讲我的具体做法:

一、初读课文,给生字注音

学生们接触一篇新课文,总是怀着好奇的心情想一口气读完,粗略的看一遍以了解课文内容,但往往由于识字量的限制停在不认识的生字处,望文却步。一篇小短文,对学生来说这十几个生字就像是十几头拦路虎一般,即使是大人也很难想要再读下去。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给学生拐杖,课文后生字上的拼音就是拐杖。

学生初读课文的同时,把生字拼音注在文中生字上。有以下几个好处:

1、能自己独立完成通读课文,而不是需要老师来教读;

2、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能自己请教无声老师;

3、可以将之前不认识的生字深刻的记在脑中;

此办法根据学生的不同也会因人而异,识字多的学生可以加快速度读两遍,识字少的学生速度较慢就通读一遍,课后自己再熟读。

二、理顺课文,随课文识字

学生读了课文,就会对课文失去好奇心,不再感兴趣,这时就要靠教师的敏锐性,及时发现学生德疲乏以适时激励。然后迅速选择一个切入点切入教学,带学生在课文中再次识字。

例如:我在教《坐井观天》一课的时候,学生读完课文便没了兴趣,以为课文这样就学完了。我就马上对他们进行发问:“坐井观天”什么意思?课题中哪个字是“看” 的意思?然后可以告诉他们避免写错别字,总有人将“观”的右边写成“贝”字,是没道理的。”再指课文插图发问:“课文中讲谁坐在井里看天?”生:“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师:“请读‘蛙’。”生:“蛙,青蛙的蛙。”师:“青蛙有很多种类,你知道哪几个?”生:“牛蛙,石蛙、林蛙……”这样看,生字“蛙”的教学就从课文拓展到了生活,学生们学会了字音的同时也理解了字义。

随课文识字,文章是情境,学生进入情境识字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从文章情境入手再跳出情境,进入生活,识字就有了现实意义。然后在老师引领下,学生再通读一遍课文,个别学生对难读的句子理解不透,老师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读课文其实并不难了,对字义的理解不再抽象,依托情境、媒体以及生活。生字就会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的好伙伴。

三、巩固学到的生字

学到这里就到了巩固阶段,学生对字音、字意得理解都已经完全掌握,那么巩固阶段就以游戏为主。一方面因为邻近下课,大多数学生都难免把心思放在下课上,所以这时的教学更要生动有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带动和教会个别,教师退到二线旁观。

而一般常做的游戏是猜字,例如:请出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另一同学指其中的一个生字,然后由蒙眼的同学猜,对或者错都由全班回答。这样的猜字游戏既能巩固生字,又能愉悦身心。学生们也都很喜欢。

最后,教师要将课文中最难写的字,范写在田字格中指导学生规范写字。选字上也要有所研究,可以选取了上下结构的字还有左右结构的字,也可以挑重点的字板书,再让学生在书中标记,进一步巩固学习并写好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