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内容,明确目标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

师:是的,地震是无情的,课文中的父子却用爱和真情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文中父亲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板书)

二、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1、速读课文,勾画批注

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品味品味,用一两个词语写下你的感受。(生自读勾画写批注)

2、互动交流,感悟内蕴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先让学生说完感动的句子后,再按课文的顺序,课件显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

重点句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大家很会读书,课文中震撼我们心灵的地方确实很多,我们先来看这段话。(出示重点句一,学生读)

师:这段话有两句话,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

(1)品味第一句。

生:第一句话打动了我,从这句话中我知道时间很漫长。

师:为什么说这38小时是漫长的?

生:父亲心里焦急,所以感觉时间很漫长;一分一秒都关系到儿子的性命,所以时间漫长;父亲挖得很艰难,时间过得很慢……

师:大家体会得很好。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小时,而要把这些数字一个个罗列出来呢?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时间的漫长;体现父亲挖掘的艰难;体现父亲的焦急;体现父亲的坚定……

师:细细地把时间写出来,还有这样的好处。谁来读这段话?(引导学生读出漫长的意味)

(2)品味第二句

回答第二句打动了他(她)后,师请该生读这句话。

师:请你再读一遍。

生:“他满脸灰尘”——

师:我打断一下,他为什么会满脸灰尘?

生:父亲挖得太投入了,沾满了灰尘也顾不上清理;他挖的时间很长,才会沾满期灰尘;当时周围一片混乱,灰尘很多,环境很不好……

师:同学们能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很好。请你接着读。

生:“双眼布满血丝”——

师:(打断)为什么?

生:他缺乏睡眠,疲惫不堪;他内心非常焦灼才会双眼布满血丝……

师:你再读。

生:“衣服破烂不堪”——

师:为什么?

生:他的衣服是被废墟磨破的;他在那些石头上呆太久了,衣服被磨破了都不知道……

师:再读。

生:“到处都是血迹”——这又是为什么?(师用力诘问)

生:他手被磨破了,流血了;他可能指甲也磨损了;他膝盖磨破了,血肉模糊;可能周围的废墟也沾满了他的鲜血……

师:原来,这一字一句里面,都浸透着深深的父爱呀!我们再来一遍。谁来读?(再请一生,师生一问一答)

师:挖掘时,父亲会想些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句话。

师:父亲38小时的泣血坚持创造了奇迹,瓦砾堆底下终于传出了孩子的声音。父亲的举动堪称壮举啊!

在我们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课件显示诗句,各自读后配乐齐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重点句2:

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回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师:透过外貌、衣着、神情描写,我们的心灵被父爱震撼了。而人物间的对话一样让我们感动。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出示重点句二,指名读)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