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我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精美插图,一是怀素小时候在木板上认真写字的模样;二是怀素长大之后在墙上挥毫的样子。由说图入手,分别引入对课文第一段、第四段的学习,不仅感受了怀素所写的字的形神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好奇心:为什么怀素可以写这样一手好字呢?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埋下伏笔,达到了“课伊始,情已生”的效果。

二、学习榜样,催化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是一面镜子,他是一面旗帜,他激励着学生前进,他激励着学生成长。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讲了怀素怎么样把字写好的方法,怀素就是学生的榜样。在上课时,我就抓住了其中的重点句子:“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这一句来研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让学生仔细体会,分清“看清”和“记住”与“笔画”和“笔顺”的关系。朗读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脑子里要浮现出怀素认真写字的形象。教材在课后用较大的篇幅安排了笔顺图和和描红练习,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好这一珍贵的资源,着力抓好描红和临写的结合点。写字时让学生再次浮现怀素认真写字的形象,学习榜样,并以此来指导自己写字,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激励学生像怀素一样写好每一个字。

三、积极评价,调节情感

积极情感的内需,还需要外界施加影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持久性差,兴趣容易转移,更需要教师以评价为“调节器”,不断刺激学生。如在指导“好学上进”这个词时,我提问:“怎样的孩子才能称得上好学上进呢?我们班上有吗?”引导学生理解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就是一名好学上进的孩子。由学生再回到文本,“我们班还有很多好学上进的孩子,怀素小时候就是和你们一样好学上进,你们说该不该表扬他呀?那我们一起来夸一夸他吧!”这时候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当然能够带着情感来读,也能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巴班斯基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他指出“最优化”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就是要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的教学效果。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斯卡特金说: “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学生乐学的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巧妙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使之稳定在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状态上,让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让语文课因情感而升温!

不足之处:

1、生字的指导应严格在田字格中进行,这样更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范例。课前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当中的“写字”,直接进行教学,事后发现,许多孩子在写这两个字时,占位就不合理了,不是高了,就是低了。

2、由于课前的准备还不够细致,所以许多的设想没有完成:比如有关词语积累的换词训练:“非常 ” “有名 ” 还可以在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