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艳: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怎样巧妙地把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呢?我抓住了江姐那句名言:“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一上来便把学生带到那充满血腥的场景中,学生从心里已经有一个模糊的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教室气氛格外凝重。我相机给学生们讲了江姐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进而再引导学生学课文。“最后的时刻”本义是什么?课文中又指什么呢?学生需要读课文解决。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最后的时刻”命题呢?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学生讨论解决后,再趁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这“最后的时刻”在课文具体指哪个时间段?作者写了江姐在这段时间内做的那些事情?体现了江姐的哪些精神品质?学生们理清了这些问题,课文脉络变清晰了,主要内容也凸现出来了,人物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从学生谈收获中可看出,学生这节课深受教育,他们对解放战争有了初步了解,心中树立起了英雄的共产党人的丰碑。那么自然与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可谓是受益匪浅。

李凤伟: 本文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杰出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由于故事所处年代距离学生们较远,学生们对解放战争知之甚少或者是一无所知,把握人物形象就有难度了,那么蕴含在其中的作者情感就更不能准确把握了。因此在教学前我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查找关于《红岩》的资料,预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方春荣: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了刻画江姐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来理解江姐高大丰满的形象,虽然文章内容里学生生活较远,但学生理解的还是很不错的。

金玉杰: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预习在课文的理解上也没有什么难度,能抓住江姐的动作语言理解体会江姐的高大形象,部分学生并能进行合理的想象。

李霞:本课的内容因为以前学过,所以学生学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只是在朗读上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没有完全进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