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顺民》记载了汤祷雨于社的故事: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予一人。

无以一人之不敏,使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析福于上帝。

这个故事并见于《尚书大传》、《淮南子》、《尸于》、《说苑》等书。虽然记载较晚,但是必定传说自殷商时代。商代人早已认识到,雨和农业收成关系至为密切,久早和久雨,都会给人们带来灾难。甲骨文中屡见“求雨”和“宁雨”之辞,就反映了殷商统治者为天旱求雨和为涝灾求晴的活动。对这种活动,至少在商代早期,不能完全看作虚情假意的表演,实际上是父家长家族的家长必须履行的职责。父家长对家族成员不仅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而且有义务团结扶助家族成员,有责任领导家族成员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除了具有父家长的祟高地位外,还在于他掌握着当时的原始宗教和巫术。

殷商时期,在国家之下还普遍存在着家族公社的组织。商汤作为国王不过是这些公社的统一体的最高所有者,是这些公社的最高父家长。他在久旱之后向上帝求雨,甚至不惜“以身为牺牲”,正是“公社之父”领导生产活动的具体表现。只是把商汤看作父家长,才能理解他何以愿意替“万夫”承担“罪过”。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应该说是真实的。

在世界各民族中,父家长兼巫师的,不乏事例,商汤在祷雨时“剪其发,磨其手”,就是一种替身的巫术法。《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

“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突,及禽兽。”这段记载,也许目的是在表扬汤的仁政吧,但实际上仍是他的巫术活动而已。

同样的理由,我们认为汤祷于桑林之社。就是祷雨于先妣上帝和图腾(求雨止雨都祷子先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