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思路做德育 )

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女教师 韩芳

题记:

作为妈妈,我没有一点点经验,不停地在教育自己女儿的问题上摸索着。通过在网上搜索查找,认真拜读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潜心学习了《我们这样把孩子送进耶鲁大学:黎蒙家教培养方案》,全面了解了关于“马宇歌” 的几十篇系列报道及其个人成长历程,特别是反复看了《清华学子马宇歌素质教育启示录》这篇传遍大江南北的教育名篇……我对马宇歌的爸爸马弘毅先生公开说过的这段话印象深刻,产生了共鸣,发生了很有启迪的联想。马弘毅先生说:“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思想解放、心胸开阔、远见卓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廉洁诚信,富有高度民间亲和力,民主、宽容、创新、自立、图强的开放型高素质,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有为人才;将来他们要以中国为出发点,与国际社会、世界潮流同呼吸共命运。现今我们培养孩子,一定要偏爱真理、深入人心、立足社会、放眼未来。这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今生使命与重大社会责任。” 马宇歌的爸爸马弘毅先生对教育的认识如此朴实、深刻,令我汗颜,不禁发出感叹!

(关键词:德育 有效 易操作)

儿童是纯洁,也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扶持和教育。但现代社会发展产生许多严峻问题,如社会转型过程中剧烈的价值冲突引起的道德困境,全球化进程对不同文明的冲击,等等,使得儿童道德教育面临挑战。

道德教育是一种发展教育,它的关键问题是价值观问题。道德教育的实质是要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给类以及个体带去和谐和幸福。但是,什么是健全的道德人格?真正的道德教育,不仅要使个体获得发展和满足,更要通过不求报偿地关怀他人而获得内心的快乐。如何学会关怀他人,仅仅关怀他人的衣食住行吗?E.M,福斯特说过,“世界上最麻烦的事起因于‘无法想象他人的内心生活。’”不能想象他人的内心生活,就无法真正地拥有道德。

传统的道德教育一味诉诸知识灌输、诉诸权威控制、诉诸精英式的“美德”教育、诉诸肤浅的感官快乐,背离了德性成长和道德教育的本性,而对儿童来说,想象他人的内心生活是需要经验的,身为儿童可以加入的社会活动环境毕竟有限,可以相互发生作用的场合毕竟不多,这一切造成道德教育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我建议,摒弃原有的取向和模式,转而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构建一种基于文化、返璞归真的生活化的德育模式。

建议一:选择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存在是对儿童世界的承认和尊重。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儿童文学包括两类,一类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另一类虽然主观上不是为儿童创作的,但却是为儿童主动接受、喜闻乐见并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文学作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