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创造 勇于创造

——试论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从小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治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通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要较好地完成美育教育的任务,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运用巳掌握的工具材料,塑造新形象,来表达美的情感。

一、激情引趣,培养创美意识。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为激起学生的情趣,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中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如教《树叶贴画》一课时,我将课前采集的各种各样的叶子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说说这些形状不一的叶子分别像什么?一个说是小鱼的“尾巴”,一个说像小姑娘的衣裙……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一片片平常俯首可拾的叶子被冠以了美丽、可爱的“代名词”。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树叶贴画的创作,学生兴致盎然,马上大干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要擦出学生创造的火花,更好地开发蕴藏在其身上的宝贵资源,应先催化其情感,引发其兴趣,使其乐于创造,勇于创造。

二、提供情景,创造崭新形象。

做任何事情,没有情趣不行,但光有热情也是不够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多给学生提供一种探究的机会,让他倍受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探索,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1、以故事、演示等方式创设情境,开启创造之门。

故事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表演、演示、等方式直观、形象,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设计一双新鞋子》一文时,我讲到了一位旅行家将去周游全球,他急于征购各种各样适宜于不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功能齐全、造型新颖的鞋子。鼓励学生们利用自己聪明的脑袋帮助这位旅行家设计一双鞋子,以解其燃眉之急。

2、利用现代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

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就会胁迫学生的兴趣和天性(乌申斯基语)。有效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来增强学生的注意,陶治学生的情操,将收到明显的效果。如上《美丽的热带鱼》一文时,我先约上同学们一起“去”美丽的“海底世界”走了一遭,那些光怪陆离、色彩斑澜的海鱼马上跃上了孩子们的画纸,成了永恒。再如上剪纸课时,用媒体来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及南北剪纸的特点和表述技法,不用多长时间,学生们便懂得如何结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动态美,利用电教手段和有趣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其真正参与到审美活动中来,从而产生出意想不到的美术效果。

3、走进生活,在写生中培养创造思维。

据说著名画家齐白石画虾时,常细心观察虾的习性,故而所画的虾越来越像,越来越神。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生面对大多是图片和范作,这些图片和范作限制了学生的视觉范围,使他们不能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创造出来的形象也容易程式化。因此,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写生创作,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结构、形状,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如线描风景写生课,设在校园内或外做画,如果完全写实照搬画面难出佳作,不妨引导学生运用夸张等变形手法来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学生的作品共性中有个性。艺术大师潘天寿说过:“艺术不同于自然”。在谈到艺术特征时,鲁迅曾说过:“人物的模样也一样,没有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还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能创造出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三、采取各种形式,培养独立创造能力 。

美术课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儿童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性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画剪、贴、撕、卷、拼等制作的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地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开展“剪贴装饰画”、“动物立体卷画”、“豆子拼画”等美术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操作时还应注重形式上的多样化、趣味化,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总结评价,为以后的创新鼓劲。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学生。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谁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同时,评价时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只要他的作业比原来的作业有所进步,就有机会体验成功。随堂表扬或不同形式的展示,看似“小题大做”的表扬行为不仅为日后创新作好了铺垫。而 且,他那新颖 的角度,大胆的设想,也会使整个班级中的其他同学找到自己创新的勇气和胆略,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出众的作品。

另外,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画、带画、示范等都因直观性强会在学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故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凡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试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的,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创造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