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会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会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2、能力目标: 在多种算法中,能选择最优的方法,计算“相差”。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知相差所表示的含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重点:

在算线上,用“加”或“减”来计算相差。

教学难点:

理解“补充”和“减去”求差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

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过完愉快的寒假,我们都长大一岁了,你们的个子是否也长高了呢?小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两个站起来比一比,说说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 生活动,汇报。

2、小朋友真的都长高了,同桌两个小朋友的身高究竟相差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本领(出示课题,相差多少)。

二、自主学习,认识“算线”

1、 认识“算线”

⑴师:小丁丁他们在寒假里发明了一条“算线”,在算线上做加减法可清楚了,你们想学吗?

⑵画出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标出20、50、60、70、95。

⑶仔细观察一下。

①算线和我们以前学的数射线有什么不一样?

②我们怎样把数字在算线上标出?

⑷学生汇报: 算线和数射线很像,但算线没有箭头,没有数射线那样有精确的刻度,在标出数字时,小的数字在前,大的数字在后,只是精略地标出位置就可以了,数字之间的间隔距离要看数字之间相差多少,相差大,间隔距离大一些,相差小,间隔距离小一些。

2、请小朋友自己画一条算线,并在算线上粗略地标出:

50、55、60、70、75、81、85、100

并请小朋友说一说,画算线要注意一些什么?(两数相差5的距离比相差15的要小一些)

三、探究新知,计算“相差”

(一)观察图意,理解“相差”

1、师:刚才小朋友比了高矮,东东和丽丽也在比身高,我们来看看比的结果。 出示两幅图。

2、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丽丽和东东相差多少呢?小亚是怎样想的,小巧又是怎样想的?(同桌讨论)怎样来列式呢?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