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巧设生活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教材中呈现的是“体操表演”的画面和“2003年第4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的相关问题。虽然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似乎又有些遥远。X老师把这两个例子创造性地改成了“学校运动会体操表演”和“拔河比赛”,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中,学生思维很活跃,课堂效果特别好。

二、 巧设问题情境,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问题的设计不但层层递进,而且富有挑战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胃口,让孩子们在自我超越中享受一道美味的大餐。本课中涉及到了排列组合的问题,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有一些难度。如“48人排成长方形队形有几种排法?”“48人能否排成方队?”“至少去掉或者至少增加多少人?”“4个参赛队两两比赛要进行几场比赛?”教师有序地艺术性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尝到了一种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

三、 巧设实验情境,使学生经历了思考的过程。

本节课是综合实践课,涉及到的情况很多,答案的不唯一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很容易让课堂“乱”起来,或者说是教师难以掌控。孩子们考虑得也许不够全面,为了引导学生“有序”思考,X老师设计了很多实验情境,如“模拟体操表演”、“帮助体育老师算一算比赛场次”等,通过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将杂而乱的思绪整理得清清楚楚。学生们一目了然,课堂中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师生合作默契,课堂效果好。

四、 巧设音像情境,让课堂生出光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渗透给学生许多学习方法。如列表法、算式法、画图连线法、线段法、列举法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教师可谓大费苦心。运用媒体的“超链接”将这些方法一一呈现出来,直观、形象。又如,当学生汇报答案时,教师将学生的答案与图片效果一起呈现给学生,起到了很好地辅助教学的作用。再如,教材中由长方形队形直接引入到“方阵”,既没有文字的叙述,也没有图片的引导。这对于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跨度,也比较难。X老师在运用音像情境上很独到,先呈现3×3、4×4、5×5的福娃队形,让视觉上的效果冲击着孩子们,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方阵”,孩子们理解得很容易,也很深刻。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只言片语,不成体系。但是,巧设情境,真的可以让课堂变得更精彩。听完了这节课,我感触很深。感觉教师就是一位艺术家,一位创造者,精彩的课堂来源于教师巧妙地构思,精心科学地设计,课堂中动态地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