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们将《弟子规》教给我们的学生,会不会促使他们的慈悲心被坏人、骗子所利用及伤害呢?

答:我们学习《弟子规》,孩子他就知道什么是做人应该遵循的规矩、道理,他就知道什么是善,同时他也能分辨什么是不善。比方说《弟子规》里面讲“亲仁”,“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他就懂得去择师、去择友。“斗闹场,绝勿近”,“彼说长,此说短”,那些不好的行为出现,他马上就有免疫力去判断,他都不会跟这些德行不好的人跟地方、团体接近,他怎么会有这些恶缘?

我们有时候思考,顺着道理思考,不要先想太多担心的事情。我学传统文化这十几年,也没被人家骗过,不要先太担心。所以《易经》当中告诉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人生的因缘,不管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跟自己的心有很大的关系。你说一个人好学、恭敬,他就感来很多贵人、善知识来帮助他;一个人仁慈,他就感来很多社会的使命让他去承担;一个人他很重视德行,他找另外一半的时候,那绝对不会突然去碰到一个没德行的,这个都是相互交感。

所以《大学》才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这一句话在家庭是适用的,大到团体甚至国家元首,也是适用的。一个人有德了,他感来的另一半就有德行,那他们夫妻就可以不分彼此,同心协力把一个家庭经营好;一个有道德、良知、社会使命的老板,他感召来的也是有德的下属;一个国家元首以天下为己任,那可能就可以感个诸葛孔明来了。

好,这里也是提到,就是怕这个慈悲心被坏人、骗子所利用。仁慈之人他可以被骗一次,他学到经验之后,他不会一直被骗下去。仁慈的人,他也是会有智慧的。你可能可以骗他一时,你不可能骗他长久。你可以把他骗到一个错误的方向,但是他绝对不会往前继续走,因为他只要体会到不对劲了,他不会做违背道义的事情,他不会陷下去。所以大家不用太过担心。

而很多社会当中被骗得很惨的例子,往往是因为我们当事人还是有起了贪念,才会有那么惨的结果。这个时候得就事论事,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没有这些贪念,这些骗局不可能困得了我们。而我们又没有积财伤道,人家很苦了,很穷了,我们自己有钱得不得了也不帮助,甚至于财大气粗,让这些起贪念的人在那里起邪念、起歹念,那可能就会招感来不好的事情。假如我们能财散人聚,有了钱,多帮助别人,积阴德,都有天地鬼神保护。自己常常散财,身边没有积一大堆钱财,人家也不会动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