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强调恒心、精进?因为我们是求智慧,而在求的过程当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往后退了。甚至于是什么?有一秒钟不觉照,他就退得很厉害。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一不留神,都不知道飘多远去了,再抓回来,可能三十秒、一分钟都过去了。

所以经典当中强调,“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个人行善、提升自己,就好像登山一样,得要突破自己的习气、惯性,一步一步往上提升,像爬山一样。可是从恶,起了个恶念、恶言恶行,就像爬山一步没有跨稳,滑下去了,一下子就跌得很快,“从恶如崩”。这个一崩,崩到哪里了?山脚?那太惨了。一觉得滑下去了,赶紧要把树枝拉起来,是吧,就不会跌得那么惨了。那个树枝就是正念,赶紧拉住,“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这个是让我们警觉到,不能小看这些妄念,要不放松对治。

而且我们的目标是开智能,还没有开智慧以前,铁定放松不得。所以不能一秒钟空过,一有时间赶紧听经、赶紧读经;有工作了,尽心尽力用仁爱的心、道义的心去做每一件工作。都用仁爱、道义的心做,应该是没烦恼。有烦恼了,可能又是因为自己的一些妄念起来了。是啊,做利益别人的事情,哪有说会痛苦的?虽然身体有点累,心里踏实。所以什么时候也是修行?服务大众、工作的时候不离修行,都处于精进状态。但是工作一放下了,赶紧继续听经,赶紧提起正念,不能松懈。

做一个比喻,修学就像钻木取火,大家钻过没有?真的有钻过,那是很好的经验。请问在钻的时候,他能不能钻了三分钟,哎呀,手好酸,休息一分钟再钻?一分钟休息完了,又三分钟,又休息一分钟。请问大家,他什么时候钻出火?若干年之后都很难讲了。这个火代表什么?智慧。人修行,假如修行三天,休息一天,那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开智慧,用功要不间断才行。所以我们假如觉得最近的状况比较不好,铁定精进出问题,不够用功了。而且“行百里路半九十”,往往要突破一个坎的时候,那个时候是特别困难,咬紧牙关才能突破。

所以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只剩下最后一篑土就可以把这个山给形成了,但是我们停止不做了,“止,吾止也”,那就“功亏一篑”,就是这么来的。那所有的努力可能就化为乌有了。“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譬如,这里有一个大洞,我要把它填满,虽然倒进去一筐土而已,可是我继续这样子前进,继续倒进去,铁定可以把它填满。所以这个都是强调有恒心、精进。假如不能精进了,可能到最后一步,最后还是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