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本文介绍了神秘的格雷海姆岛忽隐忽现的过程以及人类探寻到的原因,全文因此分成了两部分。由于内容的需要,这两部分的语言风格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部分为叙述性与描写性的语言,第二部分为说明性的语言。如果把全文看作一个谜语,那么,第一部分是谜面,第二部分就是谜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基本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能通过自学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能读好比较长的句子。这篇课文中的很多语言带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加以指导。

教学设计说明: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从欣赏图片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海是变化莫测的,是富有神秘感的,顺势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海就像是一位幽默智慧的老人。

二、借助支架,深入学习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我设计了第一个学习任务单;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文中有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小岛神秘在哪里,请用直线划出。

老师根据任务单的进行检查交流;

(1)字词的检查分三步:先读准二字词语,重点读好多音字;接着读准四字词语,特别是“瑰丽夺目”和“碧波万顷”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语;最后读正确两个短语,重在指导学生读好短语中“的”的轻声。

(2)中心句的学习:通过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忽现忽隐”了解了文章段与段的联系,整体上梳理课文的脉络,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初步了解了小岛的神秘。

2、学习小岛“忽现忽隐”的过程时,我设计了第二份学习任务单: 认真默读3、4小节,制作一张小岛忽现忽隐的记录表。

什么时候 小岛怎么样?一周以后 出现 这份任务单通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并提取文中信息来完成表格的填写。在学生动动脑,动动手的过程中对小岛的“忽现忽隐”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然后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小岛出现时生长快,消失得神秘。

三、反复朗读,注重积累

课文的第二小节描写了小岛出现前海面上壮观、奇异的景象。课文先写海面沸腾、传出闷雷声,再写烟柱冲天形成蘑菇状的汽云,最后写入夜海域的瑰丽。用词形象、丰富,句意层层深入,值得好好朗读,细细品味,认真积累。因此,这一小节的学习,以朗读为主,层层深入来展开教学。

第一步:整体感知。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要求把句子读正确,然后激发兴趣,观看文字所描述的视频,接着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对小岛出现前海面上壮观的景象有个初步的感知。

第二步:分句学习。图文并茂,通过老师的引导,多种形式地朗读句子,再次感受情景的壮观。

第三步:借助提示,积累语言。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出示提示,请学生根据提示来介绍当时那壮观的情景,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