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意味着教育的本质回归。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适应这种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富于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改革应倡导走个性化阅读之路,让阅读的原野上绽满个性的花蕾。

个性化阅读主要有三个特点:1、是一种自主性阅读;2、是一种体验性阅读;3、是一种差异性阅读。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做到:1、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个性化阅读的前提;2、激活学生的相似积累——个性化阅读的核心;3、创设自由的交流氛围——个性化阅读的平台。

关键词:个性化;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

个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个性。马克思关于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要保护人的天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生命的全面升华。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意味着教育的本质回归。发展个性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理应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适应这种差异,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世纪之初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标准》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能走的通吗?

让我们从阅读的本质上作些探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文学描写性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这使得作品带有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这些存在于作品中的“未定点”,是一种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框架,其本身具有一种“召唤结构”。当读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置于作品中,对作品进行“具体化”,把作品中的空白补充起来,这时,作品就不是独立的,而是相对的,为我的。作品中的世界成为我的世界,成为我的生命意义的投射与揭示。当读者置身于作品之中,以自己生命之躯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客体上(文本上)打下鲜明个性的印痕①。这种独特的体验和解读,使作品形象在读者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立体的、多维的特点。由此可见,读者在作品中感悟到的是他自己才能感悟到的东西,绝不是依赖他人的诉说,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的对话是富于个性化的,这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因而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应该是行的通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