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一个响彻全国的名字。据说,就连国外也有人在学雷锋,至于是不是因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就不得而知了,不过,雷锋精神确实是值得好好传承的,特别是对于当今这样一个精神极其匮乏的时代。

课前的导入就是从雷锋的事迹谈起,出生,成长,牺牲,对于一个只有二十二岁的生命来说,很短暂,但是,这短暂的生命却留下了极其耀眼的光辉。孩子们很多都听过雷锋这个名字,但对他的事迹却知之甚少,所以听得津津有味,只可惜当年自己看《雷锋故事》这本书时也是少年,许多细节已经淡忘了,要不,可能还要讲得细些。

初读诗歌仅仅让孩子说了说自己对课文的第一印象,之后花了不少时间继续读,目的是让孩子们把诗读流利,读得有板有眼。与开学相比,朗读有一些进步,但还不够,可能是之前的铺垫有些作用,慢慢地,能读出些味道了。

还是那个问题,读完之后,让他们归纳每个小节的内容,或者说说自己对每个小节的理解,但感觉都不尽如人意,是孩子们羞于表达,或是自己的引导不到位,还是孩子们真的难于理解,这样的磨合肯定还要继续,只希望孩子们能真正动脑筋,达到训练目的。

课文后面的第二题,说孩子们说说自己对“一滴水”有什么新的理解,能说出来的也并不多。课后想想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在文本解读时孩子们更多关注的是雷锋的“伟大”,对于他的“平凡”并没有太多强调。应该说这也是自己的一个失误吧。

课后,本来想设置一个讨论,“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了,四月里走。”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看法。时间关系并没有讨论,以后再抽时间吧。不过,孩子们的爱心我还是感受到了,昨天在班上说了一下建义工图书室的事,今天就有孩子把自己看过不用的书和不用的文具拿了来,显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现在还仅仅是在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