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表达的爱国情感,把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作为本课的重心是准确的。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较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而真正的共鸣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与学生对我国的那段历史了解不多有关。

原来设计本课教案时,从教材,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思考,几经修改,也有了很明显的改观,然而却忽略了学生这一关键的要素,备课过程考虑更多的是教师要怎样讲解,怎样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设置哪些让课堂气氛活跃的问题,让课堂流畅进展,但是却忘了学生针对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超出考虑范围,而且对于问题的思考也过于杂乱,面对学生散乱的思维,由于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手忙脚乱要把学生引到自己的思路上来,不但显得生硬,而且致使后半截课堂松散,导致时间紧张,最后本来需要时间畅谈的语言问题也只能是点到即止,不能做到深入探究了,当然这也是受到自身追求课堂完整的观念影响。

在这次的实践中,对于教材的分析,对于课堂的设计,还有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我的感受很多,作为一名教师,心理素质也许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素,课堂上我有些紧张,这样的心理状态让我的应变能力大打折扣,我想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会迎来一个理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