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类社会是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信息化整合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有崭新的教学方法、形式,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教学作为创新型教学的尝试,它摒弃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所以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的整合

1.观察类型课的整合教学:

我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作了如下的探索实践。即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环境和加工工具,通过在线学习使学生获得真实可信、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从而正确感知事物的性状特征,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例如:《昆虫》一课,是以昆虫身体的共同特征以及其他相关昆虫知识为内容的综合型观察课。按照以往的自然(科学)课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提供给学生有限的几盒昆虫标本或几张投影片,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教学过程认识几种昆虫,然后从头、胸、腹到触角、足、翅膀等一一进行归类概括,从而了解昆虫的身体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这样的学习,学生只能是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始阶段的教学方式则是运用多媒体演示型课件。这种整合方式当然可以增加昆虫画面的能见度,而且有些课件还能根据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认识昆虫身体特征时把各种昆虫的头、胸、腹分解开来,帮助学生观察、归类,化解了教学的难点,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兴趣。但这种教学方式仍然没有打破传统自然观察课的“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媒体现,学生看”的被动接受程式。而现在采取以资源为中心的学科整合发展阶段的教学,则是以现代认知理论—“发现法”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整理资料以及探究性学习为重点,引导学生围绕“ 昆虫”这一主题从网上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这种以资源为中心的在线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教学过程是采用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检索资料,自己分析比较,自己整理归类,自己自学拓展,自主探究答案”的教学策略。即在第一课时内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两大分类,什么是脊椎动物,什么是非脊椎动物以及它们的特征基础上,再提出对非脊椎动物的另类--昆虫进行探究归类。首先,学生围绕“昆虫”提出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昆虫是如何繁殖后代的?”“昆虫是生活在哪里的?”“昆虫都吃些什么东西……”然后,教师在网上推荐部分昆虫身体构造的画面资料,供学生自己分析、比较;接着,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应用Word整理表格,对有关昆虫体形特点进行逐一整理、归类、填写,从而得出昆虫身体的共同特征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其中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一到二对翅膀和三对足;最后,学生在对昆虫身体特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在线网络自主选择教师介绍的各种昆虫网站,以独立自学或协作探究的方式拓展有关昆虫的其他知识,突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束缚,并由课堂虚拟网扩展到课外城域网。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自身信息素养,又丰富了知识、学会了网上选择、检索信息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呈现了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的有机整合。本课除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商会话能力的培养外,还充分运用了在线网络人机交互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从而构建起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学习态度“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学科教学新架构,并在在线网络的资源设计等方面,突破了仅呈现教材内容和情景画面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以及由局域网扩展到与城域网或广域网之间的超链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主动发展精神。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