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我看见了大海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大海?

3、设疑:文中既然没有写到我去看大海的情景,为什么课题说我看见了大海了呢?

4、用心读文,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抓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乃至整篇课文来谈谈自己所读懂的。引领学生借助文本进行第一次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潜意识里有着自己真切的体验。

5、在读懂句子、内容的基础上,找一找令你感动的句子,作一作批注,最后交流。

△引导学生围绕“令你感动”这条主线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生自主寻找、批注、汇报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又一次对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了课文的情感。

二、深入情境品读感悟

△通过下面三处品读点的教学,真正把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了感受继夫那伟大的爱,在落实这一情感目标之中也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浮在表面上的体验。

1、品读点:品味父亲说的几句话

(1)点击父亲说的几句话

“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儿。“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

“河子,抬起头,别害怕!”

“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

(2)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当学生读不好,说不好时,老师要起好桥梁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串门。”先让学生谈谈对“带”字的理解,从这一个“带”字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由衷地会领悟到是伯伯带我去串门,才使得我有胆量走出家门。一个“带”字,带出了我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勇气。从而学生不由地会明白:要读好这一句话,就得强调这个“带”字。

(3)指读、评读、分角色朗读。

△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使学生读懂继父说的每一句话,是继文的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接触社会的机会,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这里给学生充分时间,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把“怎么读”贯穿这一部分教学。通过朗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位伟大的继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2、品读点:品读继父给我讲大海故事,鼓励我独自生活

※这部分品读采用学生自己质疑、释疑、合作探究的方式。

(1)默读课文17-29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