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我相信同学们都有一双神奇的想象的翅膀,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看看课文与《风俗通》中记载的有什么不同,作者想象了哪些内容。

(屏显:古籍《风俗通》有关内容的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乞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生读课文,对照后发言。)

生1:作者想象了女娲没有造人之前天地间的荒凉寂寞,还写了女娲的感觉非常孤独。

生2:作者想象了女娲造人成功之后欢欣喜悦的心情。

生3:作者详写了女娲造人的过程。

生4:课文中作者还想象了女娲的心理活动以及作者对这件事的评述。

……

师:同学们看书非常认真,作者在《风俗通》记载的基础上,又对原文内容展开了想象,内容更翔实了。以后我们要带着问题读书,这样读书的效果会更好。哪位同学能从女娲的角度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生复述故事略。)

(屏显。)

女娲造人:非常孤独→池水照人→捏泥成人→满心欢喜→拉藤溅泥→世代绵延

师:泥捏“人”活起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生1:泥捏人都很高兴。

生2:泥捏人开口就喊女娲妈妈。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想象?

生1:因为泥捏人有了生命,他们很高兴。

师:有获得生命的喜悦感。

生2:课文第13段写道:女娲造人“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天刚一亮她又赶紧起来工作,正是因为她这样辛苦的工作,泥捏人很感激,所以叫她妈妈。

师: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来回答问题,这很好。

生3:泥捏人叫女娲妈妈,说明从此世间有了亲情,有了母爱,女娲就不会孤独了。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深度。“人”是“母亲”不知疲惫创造出来的,生命是弥足珍贵的,人的产生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也产生了爱和人间温暖。小而言之,“人”的产生也为女娲消除了寂寞,所以充满了喜气。看来,想象的内容一定要紧扣文章中心。那么,女娲给她这些心爱的孩子们取了什么名儿?

生(齐):人。

师:为什么叫“人”呢?同学们能不能从字形或字意上来分析一下?

生1:“人”这个字看起来像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在走路。

师:能从字形上分析,不错。

生2:“人”由一撇一捺组成,撇代表人有长处,捺代表人有短处,它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不要骄傲自满,盲目尊大,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而要不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完善自我!

(全班学生齐鼓掌。)

师:你能从做人的角度来解析“人”字,说明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男孩儿,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生3:“人”由一撇一捺组成,说明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多一些爱心,让世界充满爱,人类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班里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