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学校搞教研课自己选取了23课《黄河象》来教学。说实话自己以前总是选取一些故事性强、情感性强的文章来展示,而且一般喜欢展示第二课时。这一次选了一篇科学小品的文章而且选择第一课时来展示,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讲公开课我就非得选第二课时呢?总觉得第一课时没啥可教的,无非就是检查预习、读读课文,没什么新鲜劲。可是我又想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上好每一课时。也许是为了自我的一次超越吧!我精心设计了教学。一堂课下来有许多想反思的地方。

一、关于课前搜集资料

我觉得这一环节做的特别好,因为现在的家庭许多孩子的家里都有电脑。在学习这类科学小品类的文章之前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是很好的预习方法,这样能很好的为学习、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课堂上的交流来看孩子们认真的搜集资料,关于化石,弄清了什么是化石;化石有什么作用;化石有哪些种类;关于黄河象,知道了它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剑齿象;为什么起名为黄河象;黄河象的样子……可谓方方面面。

二、关于词语的检查

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交流词语的意思,效果很好。对于写字环节的设计,这是执行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每节语文课拿出10分钟时间来让学生写字。从课堂效果来看,孩子们能认真去写,但是有个别学生不能注意笔画笔顺。书写的速度有一点慢。写字教学怎样才能高效、使用,还有待研究。

三、关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我觉得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有待长期的训练。孩子们还是不敢舍弃。

四、关于第一自然段的赏析

学生能抓住文中三个关键的句子感受黄河象化石的高大、完整很好。体会到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准确性,体会到了说明文的严谨。但是让学生根据图片介绍化石,时间有点紧,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抓住主要特征来介绍。做的有一些牵强。

一、 对于最后一段的教学

个人觉得本段内容的教学,还是放在第二课时比较合适,因为放在第一课时时间有点紧了。学习的有一些仓促,学生们也不能感受科学家假想的有理有据。

一堂课,就是一道例题。我们应该从例题中提炼出好的方法,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阅读教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