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教学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但它们可以相对独立地存在。新的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就必须摆脱对教材的崇拜和依赖,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要求教师基于对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领会和把握,超越对教材内容的机械传递,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以生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并将课程、教材、教学等不同的层面贯通起来,从而将专家制定的“理想的课程”转化为教师实践中运作的“实际的课程”。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把课堂上得精彩,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达到师生情感共鸣,沟通默契,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做到:了解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深入分析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去进行备课,做到课程、教材、教学有机结合和统一。

语文教材的内容和教育价值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不同方面的关系出发,才能够对语文教材有全面的认识。我认为必须做到:了解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深入分析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去进行备课,做到课程、教材、教学有机结合和统一。怎样才能做到课程、教材、教学有机结合和统一呢?我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能整体把握课程。明确教师实施教学的目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在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达到的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去深入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确定整册书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再从全册、单元、到课时去深入备课,设计每课的教学思路和步骤,确定教学方法,分层次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面对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分槽喂养,让优生吃饱,差生也能学会他们力所能及的知识。分层次设计练习和作业,把培优辅差落实到课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把老师是要我学习转为我要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达成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其次,重视课程、教材、教学的人文性。教学中,在凭借字、词、句、篇培养各项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凸显人文性,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最后,是在整体把握课程和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优势互补。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民主的,互相信任与尊重的,教师除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还有责任通过引领与教育,使学生学会和会学。教与学应该是和谐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适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