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这个活动?选择这个活动是对我个人原有教学风格的挑战,对我有着超强吸引力。韵律活动是大多数老师望而却步的活动之一,许多老师怕上韵律活动,因为韵律活动不仅仅需要舞蹈技能、活动秩序的支持与保障,还是对幼儿空间思维、人际交往以及快速反应的挑战。活动的组织既要体现“审美”,又要“实实在在”让幼儿有所得,实在是比较困难的。正因为如此,韵律活动的组织对我具有超强的挑战性和吸引力,这也是我选择这个活动的理由之一。

对于活动设计的反思:

舞蹈是艺术活动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因此,一个好的舞蹈教学活动应该自始至终的贯穿“审美性”。活动中我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小绅士的姿态;我用语言“我是顽皮的小绅士,散步到广场去跳舞,路边的小狗我逗一逗……”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基本结构;我用节奏语言“找朋友,转一圈,面对面,行—礼”指导幼儿舞蹈时合拍的交换舞伴。此外,我哼唱旋律的口哨声、幽雅骄傲的体态、协调一致的着装等都是从协调作品,体现审美的角度加以考虑而设计的。

结合我园的“学习课程”,对于幼儿如何在舞蹈活动中学会学习这个问题,我也做了一定的思考。比如:活动中,我不仅运用语言、体态、道具、图片等为幼儿的学习铺平道路,同时我引导幼儿不断反思学会学习的方法。如反思“手套在这个活动中的作用?”“自己记不得动作时怎么办?……”让幼儿在反思中相互学习,不断积累学习策略。

对于活动组织过程的反思:

两天开放同一个内容,我选择了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第一天给中班幼儿上,第二天给大班幼儿上)老课新上从组织形式上看是对原创的挑战,从组织过程上看是对自己活动预案和临场应变能力的挑战。面对不同的年龄班幼儿,我在教学策略上有所调整,活动中尽可能的给孩子创设表达机会。面对中班的幼儿,我更多的是逐步退出帮助幼儿在模仿学习中挑战自我,体验离开了老师的帮助后,自己利用标记(手套、音乐、体态)和同伴跳舞的成功感。大班幼儿更喜欢具挑战性与开放性的活动。于是在组织中班活动的基础上我又增添了两个环节。其一是增加了幼儿自由创编交换舞伴跳舞动作的环节,其二是增加了男女幼儿内外圈交换的环节。实践证明,两处变动都较好的调动了大班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全班幼儿带来了新的挑战,活动最后在场内10位客人老师的共同参与下达到**。

一个韵律活动中虽然可以实现丰富多彩的多元价值,但教师并不能无视幼儿的生心发展特点,在一次活动中统统实现。筛选什么样的价值序列,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价值筛选问题。不同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思考……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这次活动中,我的思考和组织并不是十分完美的,在这里抛砖引玉,衷心的期望得到大家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