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正、反比例含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反比例关系。

2.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5.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

6.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7.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

8.圆的半径和周长.

9.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

10.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

11.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

12.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二、合作探究

出示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通过比较弄清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3.都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

不同点

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

3.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的是直线。

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3.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的是曲线。

三,完成书上相关习题

1.练习33页的第一题:判断下面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2)小丽步行上学的平均速度与所花时间.

(3)每年体检,你们班视力正常的人数与近视的人数.

2。彩带每米售价2元,购买2米,3米,。。。。。分别需要多少元?

出示表格,要求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表格,再集体订正。

3,给一间房屋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数量如下。

出示表格

(1)每块地砖的面积和所需地砖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2)如果每块地砖的面积是0.5平方米,铺这一地砖需要多少地砖/

(3)铺这一地面用了500块地砖,所用的地砖每块面积是多大?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4.下图中线段OA表示小明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1)屏显此题

(2)请同学独立分析图像。

(3)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书上的4个小问题。

(4)全班交流汇报,逐个解决各个问题。

5.某镇中心广场四周建筑如图所示

(1)屏显此题

(2)在书上独立完成本题的5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

(本题是对比比例尺的应用。学生能从中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中的任意两个量来求出求出第三个量。)

6.用36个连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1)屏显此题

(2)独立填表,如果有困难,可以动手拼一拼。

(3)汇报自己填表的情况。

(4)小组合作探讨:从表中你能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本题是讨论面积一定时,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

7.一辆汽车从A城开往B城,每时行驶60千米,9时后能到达B城吗?

(1)谈谈你对题意的理解。

(2)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此题。

(3)全班交流汇报

(4)订正错误。

四.总结全课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由于学生已是高年级,应该能够自主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因此在整理与回顾时我尽量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将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整理,再深入各学习小组巡回指导,适当进行点拨。在这个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注重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再次经历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