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7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7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出示7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7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2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情,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5师:7+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8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7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3根放人7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2根,就等于12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从5根小棒中拿出3根,跟7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2根,就等于12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8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7+5=12,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7+4、7+7、7+6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7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二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7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7加几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7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7+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丁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就能回到自己家了。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汇报操作的情况,

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