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电影、哲学、名著都是教材

与美国类似,法国中学的文学课程没有统一的国家教材,学校根据教育部订立的大纲自主选择课本。受多年的精英主义教育观念影响,法国的语文教育曾长期被等同于文学教育,16世纪至20世纪的经典纯文学作品,尤其是法语区的经典小说、诗歌和戏剧,都是法国中学教师热衷选择的教材。从巴尔扎克到雨果,从拉封丹到拉伯雷,几乎每一个法国文学分支都可能涉猎,文科的学生还要完整阅读如兰佩杜萨(意大利作家)的《豹》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译作。

为了应对中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文学课的现象,法国教育部2010年5月宣布把电影引入文学课程,将学生感兴趣的性、浪漫和反叛精神引入日常课堂。法国教育部官员认为,他们选择的电影能帮助正经历青春期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在已公布的200部经典电影中,中学生将能在老师的陪同下观看法国电影《轻蔑》中的男女主角“调情”,以及《赤胆威龙》中的枪战,并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法国,有个流行的说法:“每个法国人一生中都要过哲学这一关。”虽然法国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将分科(主修文科、经济社会或理科),但中学毕业会考时都需要考哲学作文(类似高考语文作文)。

因此,法国中学生的“语文课阅读材料”涉猎面非常广,除了经典法国文学作品,还有萨特和加缪等的看上去对中学生而言过于艰深的哲学作品。而这很可能还不够,2010年,法国中学会考的作文要求考生解释霍布斯的《利维坦》(英国政治哲学巨著)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