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从中感受到杜

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

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理解诗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熟读成诵。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杜甫的诗导入,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古诗词是中国几千年文化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我们 已经学过的古诗加上大家自己搜集背诵的古诗已有上百首之多。有一位诗人大家一定不陌生,(板书:杜甫)杜甫的诗我们学过不少,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杜甫的诗,你能有感情地背诵一首给大家听吗?

2、指名背诵

3、了解杜甫

说到杜甫,你对他了解多少?(指名答)

透过一段文字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4、揭示课题,了解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出示课件,学生阅读写作背景

这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被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

说说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二)初步感知,将诗读熟

1、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的第一首快诗,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对杜甫有个全新的了解。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划出停顿记号。

2、课件出示,看看你画的停顿记号对不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xīang)阳/向洛阳。

3、再把这首诗读读,注意停顿

4、指名读——齐读

三、学生自读自学,了解诗意

1、学习古诗要想把诗的意思弄懂,有哪些方法?

(借助工具书;借助注释;小组讨论;边读边想;借助插图)

2、学生用这些方法进行自学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谈谈从诗中读懂了什么?或弄懂了哪一句的意思?)师相机点拨。

四、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感情的变化。

1、学生继续学习,课件出示

再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全班交流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片断一

⑴课件出示,学生思考

此刻诗中的杜甫是开心的 ,那他在流浪他乡,流离失所的这八年里,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让他如此期盼战争的平息呢?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但对于唐诗的创作却是一个大幸。因为这八年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有关于个人穷困潦倒的感慨,更多的诗是描述百姓的苦难.下面老师就为同学们朗诵杜甫的春望。(播放音乐)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当你面对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⑶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啊!而今,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平定了,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怎样?(悲喜交加,喜极而泣)作者流的是怎样的泪?生活中有没有高兴地流泪的亊?

⑷有感情读

片断二

⑴后来诗人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欣喜若狂)

⑵作者为什么高兴得发狂?(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了)

⑶读出作者的心情?

片断三

⑴ 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也掩饰不了作者高兴地心情,他还要做什么?(放歌纵酒)

⑵理解“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

片断四

⑴课件出示

在歌声与美酒中,诗人想到了什么?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⑵课件出示

这四个地名中,哪个是作者的家? (洛阳)

⑶课件出示

这四个地名相距很远,作者却用“即从”“穿”“便下”“向”连接起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归心似箭)

⑷李白曾有一句诗和杜甫的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里迢迢算什么?万水千山算什么?在诗人眼里,故乡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齐读最后一句。

五、有感情的读读这首诗,想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1、生自由有感情读全诗

2、指名读

3、齐读,回答问题

六、自读自背

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极而泣

欣喜若狂

喜欲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教后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开始部分学生表现的很踊跃,但是在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时就显得很沉闷,我觉得是我在教学时引导的还不够,《春望》和本诗的对比效果没有达到最大化。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从中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