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口算

0.04×1000= 2345÷100= 3.9×( )=39

0.12×( )=12 8×10×10÷( )=8 7×100×10÷( )=7

二、出示例1。

(1)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列式为? 先估计一下。

3.6×2.8≈ ( )

想: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4×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 . 6 ×10 3 6

× 2 . 8 ×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 0 8 ÷100 1 0 0 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计算方法。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总结规律。

(1)计算。

(2)观察总结规律。

(3)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发现的规律。

四、演讨3.6×2.8的计算方法。讨论。说一说。

五、教学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2.8×1.15= ( )

计算2.8×1.15时,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小组合作试一试。

解释算理:

六、比较小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七、练习。

1.练一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 72.9 16.5

×0.9 ×0.04 × 0.6

7 8 3 2 9 16 9 90

(2)计算下面的题。

3.46×1.2 1.8×4.5 10.4×2.5

八、总结。

评课: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在不断产生疑问中,学生自然而又流畅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1.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要探索的“数学问题”。数学的知识只有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积极的主动的。通过小明房间面积的计算,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学生的内心产生急于需要弄明白怎样计算的冲动,自然过度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

2.尝试计算、自主探索,主动获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原有的学习经验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重点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的理解上,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计算,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这一环节中,有个人独立自学,有同桌交流相互探讨,有小组学习交流。学生的思维在这段教学中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3.运用计算法则,联系解决实践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必然又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老师在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与算理的基础让,应用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与巩固,并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师的语言亲和力很强,对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看到,丁老师的课上学生的情绪是饱满的,上课是积极的,学生的回答发言既探究活动是活跃的,这和老师的语言调动是分不开的。

一点商洽:进一步探索预习后的数学课堂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