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幼儿是否需要识字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应该让幼儿尽可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小学接轨,也更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发展。有的主张不应该在幼儿阶段进行识字教育,这既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相符合,又与当今幼儿学习观、教育观背道而驰。我们认为,幼儿渴望识字的事实客观存在,对于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熟视无睹。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据理力争,肯定或否定幼儿识字教育,而是在于找到一把金钥匙。这把金钥匙既能打开中国文字的宝库,让幼儿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又能打开幼儿的智慧之门,在识字的同时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如语言、阅读、文学欣赏等,而不是深受识字之苦带来的后患。幼儿阅读识字材料丰富,要使这些材料发挥作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收获,离不开成人的启发引导。其中,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是关键。这里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结合早期阅读识字培养目标,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早期阅读识字方法。

一、生活感受法

生活感受法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活动等,让幼儿充分感受、体验,在获得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识字,并启发幼儿在生活中大胆迁移、合理运用。这种方法是早期阅读识字活动中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适用于各年龄阶段、各种类型的幼儿。

如在小班阅读活动“摇啊摇”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画面中外婆招待宝宝吃的食物,在阅读中识记相关的食物名称“糖、果、饼、糕”。同时,在幼儿理解、朗读儿歌的基础上,再次出示与画面对应的食物,并在食物旁贴上文字,让幼儿边品尝边认读。这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阅读。

同样,中、大班幼儿参观小区时,对小区示意图产生了兴趣。因为示意图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迫不及待地运用已有阅读经验,有的看字认读了解,有的按标记、数字阅读。在共同阅读、相互合作中,幼儿彼此的经验得以互补,学会了将阅读识字经验运用于生活。

二、图文对应法

汉字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象形文字,由图形演化而来。根据幼儿脑图像记忆的特点,可以将汉字符号变成幼儿的视觉语言。如将各种与事物对应的图文卡片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发现、感受其中的对应关系:既可以通过图来认字,又可以通过字来观察图片、了解图意。这样就可以把幼儿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小班和中班初期,以及阅读识字不敏感型的幼儿。因为这种方法易使幼儿获得成功感,满足他们的好胜心,激发他们阅读识字的兴趣。

游戏“拉钩钩”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实例。教师事先在每个塑料玩具的钩子上贴上对应的图片或文字,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将图文对应的两个玩具勾连在一起看看读读,既感知其中的对应关系,也认识了文字。轻松愉快的游戏促使幼儿反复操作、感受,愉快地学习阅读识字。

三、肢体表现法

肢体表现法是指在幼儿理解文字意思的基础上,大胆地请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该文字的理解,适用于小、中班幼儿,以及阅读识字一般型和不敏感型的幼儿。或通过观察肢体动作来猜测、理解文字的意思,适用于中、大班幼儿和敏感型的幼儿。

如游戏“看字做动作”,就是在幼儿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请他们看文字用肢体动作表现。如“兔”字,幼儿阅读后,往往会把两个手指放在耳朵上扮演小兔的长耳朵;在出现“兔跳”时,幼儿就在上述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跳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模仿体验的愿望,也加深了其对文字的理解。

同样,游戏“看动作猜字”,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演示的动作,猜测文字进而理解字义。如“跑”和“踢”,成人做出相应的动作后,有的幼儿往往能迅速猜出,并了解了字义。对于一下子难以辨别的字,鼓励幼儿学会主动、细致观察,耐心思考,从中感受识字的有趣和快乐。 。

四、比较认读法

比较认读法是通过对画面、文字、字义、结构的比较观察,了解其间的异同点,从而辨清字义、字形结构、发音等。主要适用于中班下学期和大班幼儿以及阅读识字敏感型的幼儿。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