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自己读一读,多读几遍,看看词人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夜景?你就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呢?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

生:(自由读词的上片,说说句意)

生1:读了这几句,我看到了一轮明月,鸟儿惊醒,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来,能听到蝉在叫。青蛙在稻田里叫成一片,还能闻到稻花的香味呢。

生2:月光皎洁,惊醒了枝头的小鸟,从这一枝飞到那一枝。清风在夜里吹拂,送来蝉的叫声。稻子开花了,青蛙在欢叫,好象在说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师:看得出来,你们对词句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下面,请大家再去好好读读这一部分,特别注意品一品这几个词语:“惊鹊”,鹊儿会因什么而惊呢?“说丰年”,又是谁在说丰年呢?周围几个同学可以讨论讨论,看看能不能产生些不同的理解。[屏显:随师点击,“惊鹊”字样变色,“说丰年”字样变色]

生:(自读上片,小范围讨论词义)

师:能说说你们对鹊儿会因什么而惊的理解吗?

生1:我认为夜晚的月光十分明亮,是它把喜鹊惊醒的。

生2:我觉得还有可能是词人夜行的脚步声把它惊醒的。

师:你的理解也有道理。大家想想,我们平时走路发出的脚步声响吗?就是这么轻微的声音竟能使鸟儿从睡梦中惊醒,这黄沙岭的夜晚多静啊!这样的写法就叫“以动衬静”。

生3: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半夜吹来的清风把树枝吹动了,鹊儿才惊飞起来的。(生众愕然回头)

师:你们怎么知道风吹过来的呢?

生3:因为下一行写到了“清风”。

师:联系上下文揣摩词句的意思,真会读书!(竖起大拇指) (生纷纷鼓掌)

生4:我觉得是青蛙的叫声把鸟鹊惊醒的。

师:你们说他的说法有道理吗?

生:(窃窃私语)

生5: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可能。你想,前两句是说作者行走在山岭上,后两句却说他来到山下的稻田边,不在同一处地点,说田里青蛙的叫声把鸟惊醒的不太合理。(同学们纷纷点头)

师:你们自己能够分析、推测想象是否合理,可真不简单!刚才那位同学,你现在怎么想的?

生4:我觉得他刚才说的有道理。

师:你有一颗善于学习的心,不错。

师:大家对“惊鹊”有了这些深入的认识,我想前两行你们一定能读出味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