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岩寺小学 王 蓓 (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核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的要求。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及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一)直观支撑、动手操作,重在理解感悟算理

1.教材将60张手工纸设计为10张1沓,共6沓,这就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直观支撑。巧妙的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运算兴趣,更为唤起学生对表内除法原有知识的回忆提供便利。随后逐步过渡为数学的语言符号“6个十除以3就是2个十,就是20”、“12个十除以3就是4个十,就是40.”,促使学生寻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学生在头脑中的表象运演,使学生逐步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2.直观图形配合竖式,为学生感悟算理提供捷径

在教学笔算除法例1、例2时,教师要注意将分小棒的过程充分“物化”,不仅要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还一定要分一分。52÷2,首先让学生操作:把52根小棒(5捆,2根)平均分给两个班,交流时重点关注是“按怎样的步骤”“怎样分的”,突出“先分给每班2捆,再把剩下的1捆与2根合成12根平均分给2个班”这种分法,为学生理解相应的竖式计算过程提供支持。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思考竖式计算的过程:5除以2余1,是操作中的哪个环节?十位上余下的“1”不够每班分1捆,怎么办?余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多少?这样将算理具体化,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含义,在具体实践中,建立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感悟算理,促进思维发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