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小学阶段的平面图形,使学生学会自主、系统地梳理知识,熟练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而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推导面积公式时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是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基本策略: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还运用了平移、旋转、化曲为直等数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能力一般,概括能力不强,记忆力能力不高,学生比较依赖老师,而这部分知识又是六年级之前学习的,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也许是空白,因此课前不得不花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梳理。上课节奏也不适宜快。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的知识结构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一、谈话引入:

出示校园内沉思壁图片,引起学生共鸣,产生对母校、老师的感恩之情,留恋之情,激起为母校争光的力量。

【教学设计意图】

情感教育,燃起学生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复习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1、小组交流调整、完善整理内容。

依照我们复习的惯例,同学们昨天已经自主整理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用几分钟时间,根据老师的要求在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知识结构图。

2、指定一个整理得不太完整的知识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图,并说明自己整理的过程和知识点。

3、指定几个学生对上面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图作出评价,并对这个同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师小结:其实对知识的梳理方法各有千秋,允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师:通过整理,你有什么体会?学生思考后师出示视频。

注意:(1)教会学生深刻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2)让学生重新认识在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多提问几个学生。然后老师出示视频。

【教学设计意图】

课前的知识整理,让学生充分去动脑筋、感知、梳理,把课外的个人整理带到课内交流,可画图或表格,这有一定难度,对学生来说是高要求,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会收益无穷。

在学生自主回忆的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评价,学习借鉴别人的整理方法,从而学会分享、分步有序整理。

1、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基础,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都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三角形、梯形在面积公式又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2、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推导面积公式时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是探讨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基本策略;在面积公式的推导中还运用了平移、旋转、化曲为直等方法。

三、组织分层练习,全面内化提升。

书本P101的1---8

1、第二、填一填在让学生说说自己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2、判断题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让学生再进一步理解名数之间转化的方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时,通常要乘它们的进率;反之除以它们的进率

3、算一算

【教学设计意图】

在开放的情境中让学生发散思维得到培养,进一步巩固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础知识。

4、拓展练习

【教学设计意图】

设计分层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加深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整理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在学习新图形时,我们总是通过各种方法把图形进行转化,从而得到了图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设计意图】

关注生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课题: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反思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02页第9~11题。

【学情分析】

本课是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第二课时,主要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相关知识,又具有一定数形结合的基础之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对已经进入总复习的六年级学生来讲,是确实可行的。通过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合作探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表达探究学习的过程与解释所得的结果,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3.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六种常见平面几何图形。

【教学重点】应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用字母公式表示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2.快速口答。(复习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

二、书本练习,构建知识网络。

1.书本第102页第9题:画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一个。学生先讨论:①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②要画一个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怎么想?③在画梯形的时候怎样想?然后动手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2.教科书第102页第10题,有两个边长都是6厘米的正方形,在其中一个正方形里画1个最大的圆,另一个正方形里画4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

(1)圆的半径各是多少厘米?

(2)两个正方形里圆的面积各是多少?各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3)如果像这样在正方形里画9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这9个圆的面积之和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你发现了什么?

(4)那么,如果画16个、25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呢?

组织学生探索,并组织他们发现:圆的面积之和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3.用16根1米长的木条靠墙围一块长方形菜地。怎样围面积最大?小组合作,用16根小棒围一围,算一算,把结果填入下表。

长/m14

宽/m1

面积/㎡

根据条件进行列举,提醒学生: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含义是相对的,宽的米数大于长的米数的情况也要进行考虑。填表后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怎样才能找出所有的围法?

三、分层练习,拓展延伸。

1.判断:

(1)闹钟时针长3厘米,它的尖端一昼夜走过距离为3.14×3×2厘米。( )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2倍。( )

(3)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长边为6厘米,它的面积是( )。

2.选择:

(1) 小学阶段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______的面积公式来表示。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D.梯形

(2)图中有()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A、1 B、2 C、3

(3)梯形上、下底扩大4倍,高不变,面积( )。

A.扩大4倍 B.扩大8倍 C.无法确定

3.解决实际问题。(每组完成一道题。)

(1)一块梯形的水稻田,上底是46米,下底是52米,高是30米。这块地共收稻谷1393.56千克,平均每公顷产稻谷多少千克?

(2)长方形宽增加10分米,面积就增加6平方米变成一个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一块长1米20厘米,宽70厘米的铝皮,剪成直径是30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多少块?

4.作图:(自选一题完成。)

(1)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半圆,并求出面积、周长。

(2)画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各一个。

(3)在平行线间画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使它们分别与阴影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四、总结反思:

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这些收获对你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