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步骤】

一、导入

首先播放《春天的故事》的前几句歌词,然后启发提问学生:歌词中那个“圈”指的是哪里?——深圳,那位老人又是谁呢?——邓小平爷爷。过渡: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深圳已成为国际花园城市,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具有时代特征的画面——深圳的今天。(放录像)问:今天的深圳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那么二十六年前,邓爷爷没有画这个圈之前又是怎样的呢?有谁听家里人讲过深圳原来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后再放一组“深圳昨天”的录像画面)。有一首诗对深圳的昨天、今天进行了具体形象的描绘,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二、教师配乐范读这首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情境中

三、学生自由读,体会诗的感情

四、理清结构

1、设疑:这首诗共有几节?每节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昨天?

2、学生独立快速阅读思考。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点播。

五、指导学习第一部分(1~2小节)

1、读读想想: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教师板书:贫穷落后

2、理解重点词语:困扰、渺茫、摇晃的夕阳。要求:说出字面意和句中意。

3、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

教师讲解:语调迟缓低沉,节奏和韵脚的要求见(课件)。

先请一生读,再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教师从中指导。

六、指导学习第二部分(3~7小节)

1、设疑:这样贫穷落后与现代文明相距遥远的小村庄,几年时间(80年改革开放——82年作者写这首诗)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2、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划出有关句子。

3、全班交流明确。

板书(老师写左,学生写右)如下

泥泞的古道 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 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 儿童乐园

4、小结过渡:这是环境的变化,即物质文明的变化。那么人们的思想即精神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作者在哪两小节诗中有描写(6~7)?怎样描写的?

5、请两生分别读六、七两节,教师指导。

6、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遨游”“翩翩起舞”的含义?解释“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这句诗的大意。进而理解两节诗的意思。

7、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8、小结:深圳人不仅物质文明发生了巨变,精神文明也发生了巨变,他们眼光开阔了,放远了,再不是只求一日三餐吃饱饭的眼前利益,而是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到国外寻资金,讨技术,挖人才。由此可见,深圳的环境变了,深圳人的精神面貌也变了。变得令人欣喜,变得令人振奋。那么用哪个词概括变化后的深圳好呢?——文明富强(板书)。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