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托班幼儿喜欢的玩具,尤其对于男孩而言。他们或拿车子推来拉去,或把车子排来排去,口中念念有词,玩得不亦乐乎。看到幼儿玩得如此有滋有味,教师在满足孩子兴趣需要的同时,应该怎样解读幼儿不同的玩车行为,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呢?

现象一

幼儿从箱中翻找自己喜欢的车子,故意问教师:“这是什么车?”

教师的解读和回应

热衷于指认是这段时期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抓住这点,也从箱中取车子向宝宝询问:“这是什么车子?”这种回应行为满足了幼儿对指认命名的兴趣。果然,周围几名幼儿也围聚过来,争相说着车的名字。由此可见,教师参与到幼儿的交流中,对幼儿开口表达具有带动作用;而托班幼儿喜欢凑热闹的心理特点又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让他们相互影响。

现象二

好几名幼儿喜欢用车子来接龙。有的选择相同大小的车子,有的则是随机选择。一幼儿在接龙时自言自语:“火车长吗?”另一幼儿回应:“我的长。”

教师的解读和回应

幼儿把长长的一列汽车看似火车.已经具有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而“我的长”的回应显示了该幼儿已具有长短的概念。教师可以介入进去,和幼儿一起接车龙。从车龙后面拿掉几辆车,“车龙变短了”,再在车龙后面放上几辆车,“车龙变长了”,教师和幼儿玩起了“变长了、变短了”的游戏。接龙中教师和幼儿玩排列游戏,诱发幼儿摆出各种排列方式,激发幼儿想象命名。幼儿玩得兴致很高,“车车变长了”“我的比你的长”“我也会变短的”,幼儿对长短已能清楚地分辨。他们把车子排成弯弯曲曲的,说是一条龙;排成弧形,说是大蟒蛇;排成圆形,说是太阳。

现象三

有几名幼儿拿着车或在墙面上或在地面上开,还有的从地面的道路开到墙面上,再从墙面上开到地面上的道路中。他们拿着车在起伏的路面上边开边自言自语“咕隆隆、咕隆降。”他们操纵着车子开开停停:“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嘀嘀嘀汽车开喽!”

教师的解读和回应

教师参与到游戏中,通过发出“红灯亮”“绿灯亮”的信号,并变换信号节奏,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当幼儿拿着车子在不同材质的路面推行时,教师询问:“这条路上好开吗?你的汽车开到哪里去?”当幼儿开到好开的路上时,教师发出“呜——呜——”的声音:当幼儿开到不平的路面,教师则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以此强化幼儿的知觉感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