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大班进入《有用的植物》主题,大家正对个别化学习活动下教师对幼儿材料投放后的活动情况需要进行观察和指导,在本次教研组专题研究的带领下,观摩了大班的个别化学习实践活动。关于幼儿在主题下的《小小护绿员》学习活动,我观察并记录了孩子以下的活动片段,并针对该幼儿的作品结合分析,以通过此方式优化、调整材料,以及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策略。

案例描述:

片段一:

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始了,男孩来到剪纸区准备学习剪范例的小树(如图一)。只见他首先拿了一张绿色手工纸进行了对折,然后用铅笔在折好的半张纸上按照范例画下树冠的形状,接着用剪刀沿着轮廓线剪了下来,这样树冠的外形就完成了。随后,男孩想在小树内部上剪一些花纹,于是他按照步骤图第3步贴着轮廓画下相平行的半圆树冠(如图二),然后用剪刀在闭口的折线处,剪下了一排规则的半圆,剪完后他打开一看,发现自己失败了,树冠断裂了。于是他的表情开始显得索然无味,拿着失败的作品,不时地看向老师。

作品展示: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片段二:

于是老师开始介入引导:“是不是画的离轮廓线太近了,里面就容易剪断?再仔细看看范例图上面线和线之间的距离是多粗,要不要再试一次?”于是这名男孩子再次尝试,但是选择了另一种形状的树冠(如图三),这个形状是三角形,使用剪刀剪起来可能相对好控制,男孩再次按照刚才的步骤进行尝试,这回轮廓线内的花纹描画的间距稍微大了一点,三下五除二很快熟练的剪了下来,这回总算成功了(如图四),男孩的脸上也轻松起来(如图五)。

思考与分析:

1、男孩剪纸技能比较熟练。

在片段一的剪纸活动中,我们发现这位男孩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二种基本的剪纸方法:沿轮廓线剪、折叠剪,有较强的手眼协调能力。比如,他对于树冠的外轮廓采用沿轮廓线剪的方法,能够确保树完整的外形;当发现花纹的数量还不够丰满时,他则采用折叠剪的方法,在一次折叠的基础上再接着剪花纹,可见这二种基本的剪纸方法男孩都能够运用自如;对于树冠的花纹他采用平行剪的方法,剪出了规则的三角形花纹(如图四)。

2、男孩安排图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图二中,我们发现虽然男孩把树冠形状安排得较丰满,也呈现出规律排列,但是图形单一,都只是些轮廓线图案,缺乏其他图形的拓展能力。教师可以在幼儿操作过程或者分享环节中,提示他们观察墙上的范例(如图一),拓展思维,尝试同样的方式剪出其他图形,如小草、小花等。

3、男孩的观察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范例二(图二)的树冠对于男孩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剪纸技能和观察的要求也较高。从图一可以看出,要剪出弧线的树冠,需要事先进行细致的观察,再在纸上进行勾画。通过仔细观察,需要发现步骤二中弧线的一端呈开口,另一端呈闭口,弧线与弧线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这点对于是否能成功剪出弧线花纹起着关键性作用。虽然男孩在临摹弧线的过程中也不断进行了观察,但是不够细致,画出的弧线一端是闭口的,另一端则都连了起来,以至于剪出的弧线纷纷断裂,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效果。

4、男孩学习品质较好,值得肯定。

从男孩学习范例一灯笼的整个操作过程来看,他有自己的安排,不论是画轮廓线,还是用不同的方法剪,都显得较为专注,有一定的坚持性。范例二(图二)的尝试失败后,并没有放弃,而是重新拿了一张手工纸继续尝试,可见男孩有很强的专注性和坚持性。

对策与措施:

1、加深幼儿对折叠剪的进一步理解。

结合两个片段来看,男孩的失败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他对于线条之间的粗细关系很模糊,因此需要老师通过一定的策略加深这部分幼儿对折叠剪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可以在个别指导或者分享交流活动中,示范简单的折叠剪,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概念,习得经验,从而在个别化活动中正确运用折叠的方法。

2、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二中,当男孩剪弧线时有些吃不准,转过头想需求老师帮助,最终通过教师引导,他再次仔细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男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于这部分循规蹈矩的孩子,我们可以在他们失败一次后,通过抛出一些推进性的语言,如“打开看一看,想想为什么散了?”、“你是想把这个挖掉吗?”、“你剪旁边是不行的。”来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自己发现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