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已进入政府议事日程,上海市教委发布2006年下半年上海教育工作意见提出:新学期,沪上600余所、20多万六七年级新学生拿到的音乐课本不再被学生永久拥有,而是实现高低年级学生间的循环使用。

据上海市教委有关人士解释,今后教材循环使用的试点科目,将不搞一刀切,而是从语、数、外等科目之外的部分学科开始逐步推进。有数字显示,目前上海有100多万中小学生,以每学年用15册课本计算,每年上海中小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需要消耗4000吨纸张。而生产1吨纸要用20多棵大树,那么上海印制教科书,每年需要砍伐大树8万多棵,这还没有算上各种教辅材料,没有算上造纸对河流、环境的污染。

早在2005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扬就呼吁全市所有中小学推广旧课本循环使用制度,很多市民也都认为,循环使用课本,既提高了教材的利用率,也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据悉,初中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周期暂定为4年~5年,所有教材将由政府“埋单”,分为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两个版本,较以往教材纸质更加经久耐用,印刷质量更为精美。

相关阅读:

教材循环使用挪步了

燕农

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副院长陈学希建议:节约型社会呼唤全国推广教材循环利用。(3月11日《羊城晚报》)而在此之前,作为山东省试点县市之一,青州市教材循环使用已经推行了近一年。一年中,在教材来源、教材管理、资金落实等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上作了系统尝试和规范,并取得了成功。青州市教育局方面的消息称:本学期,青州市在各年级各学科启用教材循环使用,全市各年级少订教科书32万册,共节约资金150多万元。(3月20日《鲁中晨报》)至此,教材循环使用无论在理论论证和试点实施中,都取得了可行性支撑。笔者以为,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此举带有方向性意义。

1992年《人民日报》就刊登了介绍德国学生循环使用教材、平均6年更换一次的启示文章,此后《人民日报》又刊登过美国学生使用旧教材的报道;现在有报道说,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也在循环使用中小学教材,中小学教材被一些国家称为公共用书。为什么这一利国利民的好办法从未被有关部门重视、借鉴呢?

教材的污损不是关键,青州的引导和教育能够保证最大可能地减小污损,其他地方同样可以;如何保证教材来源或者如何向学生收费也不是关键,即便在还没有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之前,我们也可以通过政府的一定投资、按一定比例低价回收以及毕业生捐赠等渠道逐步解决……关键在于教材循环使用之后,将严重破坏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教材“食物链”。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