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对待学生必须要深情。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师爱”。 不管大学中学学生他们所处的这个年龄段使得他们内心都比较敏感,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关心、爱护,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所以我们在内心里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我们要从灵魂深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弟妹看待,不要随便训斥和打骂。我始终都坚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即使再顽皮的学生也有其优点和闪光的地方,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爱好,因势利导,针对其特点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用自己的深情感化他们。

最后这一“情”是“才情”,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见闻。只有精通教学业务才能将最准确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然,这需要根据专业的不同来确定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我是教新闻的,需要博通百科,所以除了本专业的理论外,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政治、金融保险、农业科技都必须要有所了解。其实从小我就想做一名记者,家里也算是个书香门第,藏书不少,自幼起我就读过许多而且门类很杂书,从小到大无论学习工作再忙我每天也会抽一、二个小时用来读书积累知识,这样在上课时我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举出事例,同时,我发现学科之间其实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我通过阅读和思考总结了许多社会的普遍规律和逻辑方法,在上课时把这些东西逐步渗透给学生,学生会感到非常有新奇感,乐于去听。

“德” 就是指品德。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神圣的,是值得尊敬的,正所谓“见贤思齐”,他们潜意识里会去模仿教师,向教师看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着学生,这样客观上要求教师要有好的品德,身要直,心要正,说话要有修养,行为要光明磊落,这样才能塑造一个立体的人民教师的形象,给学生以积极和向上的印象。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一些小的细节,比如不要在课堂上接听手机,不要在学生交了作业后不去批改,不要只去关心成绩好或者听话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等等,如此,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的塑造者。

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发人深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有时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教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

最后,允许我引用著名文字家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所以,各位同仁,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怀着一颗热诚的心,在我们自身平凡的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提升自身的师德师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有限,但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事业就真正是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我们的事业就真正是我们一生引以为豪的事业!!!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