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可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春景呢?你们猜一猜。

生1:春天是个很美的季节,也是适合放风筝的季节。

生2:春天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生3:作者由万物复苏的春天想到放风筝,由放风筝就会自然想到刘老师。

师:是呀,如此迷人的春景,那就让我们先去欣赏一番!(指名读第2自然段)

师: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感觉怎样?

生:舒畅、愉快、心旷神怡……

师: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

生:“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浮”的表达效果)

师:原来,春天的美不只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亲手放上天空的风筝。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次享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读完后)你们觉得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景色的吗?(生摇头置否。)

生1:作者从眼前看到的景物想起风筝,想起放飞风筝的刘老师,过渡很自然。

生2:春天到了,一切都是那么充满活力。刘老师虽然残疾,但他也像春天一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依然对生活如此热爱,表现得非常顽强。

(真没想到,学生也想得比较深远,当然这是个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回答的。)

师:对,也就是为描写刘老师,表现刘老师的顽强精神和生活态度作了很好的铺垫。

生3: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又”和第三自然段中的“每逢”让我感受到作者多年未见老师,但没有忘记刘老师,对老师的思念很深!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能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