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断1】复习引新,揭示概念。

1. 回顾:上节课,我们调查了2008 年至2013年的每月天数。回想一下:这些年份的每月天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除了2月以外,其余各月的天数都是相同的。

生2:有的年份2月是28天,有的年份2月是29天。

2. 引新:根据二月份的天数,这些年份可以分成几类?怎么分?

生:2013年、2009年、2011年、2010年分一类,这些年份二月都有28天;2008年、2012年分一类,它们的二月都是29天。

3. 揭示平年和闰年概念:像上述年份中,二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

4. 说一说:我们调查的这些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思考】以旧引新;既巩固了旧知;又自然地引出了“平年”“闰年”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一次分类思考的活动过程;积累了思维活动经验。

【教学片断2】自主判断,探寻规律。

1. 出示1999年至2010年的2月份月历卡。

师:根据每年二月的天数,找一找: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并用“平”或“闰”字样在旁边标出来。

学生自主判断,教师巡视指导。

2. 指名汇报。(教师借机向前补充1997、1998年,向后补充2011、2012年的2月份月历卡)

板书如下:

【思考】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通常每4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并且呈周期性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但是,教材上提供的1999年至2010年共十二个年份中,平年与闰年排列的方式是“ 平 闰 平 平 平 闰 平 平 平 闰 平 平”。显然,这种“两头掐”的教学素材,不仅不能很好地体现平年和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而且很可能给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增加难度。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教材已有的12个年份基础上,向前增补了1997、1998 年,向后递增了2011、2012年这4个年份(如板书)。这样,16个年份就整齐地排列成“平 平 平 闰 平 平 平 闰 平 平 平 闰 平 平 平 闰”。不难看出,经过改造后的素材从一开始就呈现出符合平年和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便于学生观察规律、发现规律及掌握规律。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