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视及时捕捉、即时再现的指导技能

根据生活情境法随机、突发的特点,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的机智性,要善于观察。其中,及时捕捉生活的契机进行适时的情境引导是关键。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自然情境——幼儿一窝蜂地拥向活动室门口,适时引导幼儿学讲“开火车穿山洞,一个一个挨着走”。幼儿在开火车的情境中,自然地体验并感受到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方法又快又安全,同时又自然地练习了语言。

二、模拟情境法

模拟情境法指创设一个可供模拟的特定情境,使幼儿产生模仿、学习的愿望和行动,是激发幼儿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方法。教师利用小班幼儿言语、思维和行动带有好模仿、重复的特点,让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模仿、扮演,激发幼儿听说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利用小班幼儿好模仿的本能创设情境“我学动物”;利用墙面布置的动物形象,感知与“胖胖熊”对话时声音的轻响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创设模拟听说环境——“我学胖胖熊说话”,幼儿通过自发的模仿,体验、感受不轻不响的说话,声音最好听。又如通过木偶表演创设动物之间的相互对话及各自动作的情境,促使幼儿通过观察进行模仿。这些在观察条件下的模仿过程,使幼儿对表达时的语气、动作、表情等有了更深入的感知,从而培养了他们初步具有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和技能。模仿情境法的具体运用,同样应考虑到以下活动策略。

1.创设动态的模拟情境

幼儿的模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发展幼儿尝试、模仿和表达的能力,教学上就应该仿“真”,让幼儿模仿真实的人、物或景。同时,创设动态的模拟情境还要通过变换时间、地点、事物等有关情境,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或动作进行模仿转换的技能。如创设“小猫悄悄走”这一情境,让幼儿边说边做,并通过变换时间、地点等在园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迁移。

2.拓展幼儿想象

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再造现象。教师应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模仿技能和习惯,运用联想和对比把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新的模仿、运用。如通过“不倒娃娃笑了”,模仿不倒娃娃快乐的情景,“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不哭也不闹,大家哈哈笑”;同时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在遇到其他困难时想一想不倒娃娃,此时幼儿通过想象、迁移,就会在新的情境中迁移以往经验。这样既拓展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促使幼儿学习运用相关的语言。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