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师范学校的大门,迈进小学的校门;离开相伴三年的课桌椅,走上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合拢早已被翻烂了的《心理学》、《教育学》,打开似曾相识的《小学语文》;放下手中折了一半的纸鹤,拿起那杆闪着神圣光辉的银白色教鞭。转眼间,那个满怀豪情的女孩儿已在这三平方米的黑土地上耕耘了三个春秋。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而三年,在人生的旅途上又何尝只是一小段必经之路呢?三年的光阴是短暂的,它只是我人生奋斗的一个起点,更多的未来栋梁还在等着我去栽培,更多的祖国幼苗还在等着我去浇灌;三年的光阴又是漫长的,且不说初为人师的种种甜酸苦辣,单是这三年为人师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就足以让人咀嚼良久。

记得初上讲台时的年少轻狂,巴不得将十几年寒窗苦读所得的知识倾囊相授于学生。当然,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望着台下几十双迷惘的眼睛,我也曾心焦不已,更曾一度怨天尤人,却独独忽略了曾反复咀嚼过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时,有经验的前辈们及时指出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教刚上学的孩子知识,就犹如喂养婴儿,你能让刚出生的婴儿一顿吃上几大碗饭吗?那还不得把孩子活活撑死!”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对待这班孩子只能像喂养婴儿般地耐心、细心,任何过于他们能力所及的要求都只能是揠苗助长。于是,我便摆正了心态、找准了方向,一段时间过后,教学逐渐上了轨道,学生们也都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两年前,我又接替了现在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当时,他们刚上三年级,在前任班主任的严厉管教下,学生们的课堂纪律是没话说的,只是学习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几节课观察下来,我发现课堂上能自觉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两三个“尖子生”,而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在一旁安安静静地充当听众而已。缺乏交流,怎能将老师所传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谈心的过程中,得知原来他们害怕答错了会招致同学的耻笑和老师的责骂,于是,我一边鼓励他们放下担心勇敢地举手发言,一边在课堂上多多为孩子们创造交流的机会,现在,我们班语文课的课堂气氛已经活跃了不少,但我深知,我并没有做得很好,因为我们班仍然还有五、六个后进生不肯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这几个孩子是我工作的不足,我必须继续努力,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让他们也能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便是考试成绩!”曾几何时,这句话居然在我心中成了一条“真理”,直到有一天——那次的测验有一题:用“不但……而且……”造句。结果卷子一收上来,我的妈呀,居然清一色的“苹果不但大,而且甜。”难怪别人都说我们班的学生不灵活,原来居然死板到这种程度,我在一阵“大发雷霆”之后下令:明天全部给我重新造一句,不许再写苹果了!可是,盛怒之下的我并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困惑与无助,直到第二天收上来一大堆的“梨子不但大而且甜。”“桃子不但大而且甜。”,还好,从一大堆“不但大而且甜”的“水果”中找出了一句“这首歌不但好听,而且还带着一种淡淡的乡愁。”尽管出现了几个错别字,但实属难得一见的“珍品”。更令我刮目相看的是,造这句句子的竟是一个我平日里很少注意到的中等生。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这句句子,并在指出错别字之后对这位同学大大地表扬了一番,还鼓励全班同学都积极地开拓思路,在作文、造句的选材上能够有所创新。渐渐地,孩子们的造句不再千篇一律了,作文的选材也新颖、奇巧了很多。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