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能力是人的最高能力,创造性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设一个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担当重任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首先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过去几代人才能完成的技术革命,今天,只要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21世纪全球性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更加激烈,谁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和人才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其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国家的发展靠经济,经济的发展靠教育。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高瞻远瞩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指明了教育要按21世纪的要求培养人才的发展方向。在新世纪,我们不仅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领域的创新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绝不可能离开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并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需要从小学抓起,从小打好基础。因此,基础教育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做好启蒙教育,打好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习惯等各方面的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要站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高度,以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把以知识传授为主变为以智力开发为主,让学生掌握如何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学会怎样创造性地学习。

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途径很多,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

我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媒介,教法是核心,活动是手段,氛围是条件。具体地说,就是树立一个思想,坚持两个原则,抓好四个方面。

一、树立相信学生的思想

自信、自强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每个人都有精神上的高级需要,希望自己有价值、有作为、有能力、有用处、有实力,希望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同时也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得到重视、关心、支持和赞许。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使人产生自信心。让孩子建立对自身创造力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教育实践表明,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的。若学生从教师那里经常获得被尊重、被信任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自信心的体验,就能转化为创造性学习的内在动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