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标繁琐,吞噬重点。

有的教师认为现在倡导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比过去全面了,于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面面俱到,唯恐遗漏,结果是过于繁琐,重点不突出,甚至大而无当。如果按照这样的设计来执教的话,教学过程中必然过于求详,教师要么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疲于奔命,要么是大多目标得不到真正达成,而且会相应地弱化核心目标。

(四)表述不明。

教学目标的有效表述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根据,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和评价提供准则。然而,当前很多教师都陷入了教学目标表述的误区,具体表现为:

1.行为主体错位。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学目标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编写的。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等。这些表述的错误非常明显,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表述的应是学生经过教学活动之后发生的变化,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不当。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两个主要特点,一些语文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使用不够合理,如“知道本文的写作技巧”“理解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中的“知道”“理解”等行为动词,是用来表明内在意识和心理状态的动词,比较笼统和含糊,给教学目标的具体导向及检测带来困难。

3.行为条件缺失。行为条件的表述有4种类型:一是允不允许使用工具或辅助手段;二是是否提供参考信息或材料;三是时间的限制;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往往缺乏行为条件,如“说出‘真觉’‘愧杀’在本语境中的特殊意味和作用”“读懂古代诗文”“学会诗歌分类的方法”。在这里,“说出、读懂、学会”虽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但没有说清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与范围。

4.行为标准模糊。行为标准指学生对目标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测评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深刻领会作品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层情感的技巧”“详细地写出观察记录”。“深刻”“详细地”便是要求程度,是对目标水平的限定,便于检测。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没有注意明确行为标准,使教学目标“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三、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性是新课改的一面旗帜,更是一个具体的原则与要求。我们应该在前人研究、贯彻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审视,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并具体结合我们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现状,反复探索,寻找最好的实施途径和方式,争取早日把这一原则发挥最优化,以服务于广大学生。

(一)提高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该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因为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的目标,实现有效教学才会成为可能。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着统领作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合理的安排和开展,学习结果才得以预测和分析,学习评价才有科学的依据。

(二)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依据,科学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学生的实际是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依据。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学生的发展体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此外,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师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会生成新的目标,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情况,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目标确定的片面性。为应付考试,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人、对己、对自然的态度,对事物的价值判断等。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偏废。

(三)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正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慎重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1要具体明确。明确的教学目标必须具备两点:一要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如“能复述故事的梗概”等;二要体现上述的教学目标的“四要素”。要便于检测。编写具体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它们将被用于编制检测项目,如果不能根据这些目标测出预期行为,则表明所制定的目标笼统、含糊、冗长、不符合要求。所以应尽可能地用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描述,或用可测量的(笔试、口试、动作测验、心理测验)语句来陈述目标。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留足检测目标的时间,要制定与每一个具体目标有相对应匹配关系的检测项目,以保证实际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一是区别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统一的目标规定了所有学生达标的最低限,但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目标应体现出有所侧重。

2要重点突出。通常每一节课中可以设计多个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目标都代表着一定的学习结果。在进行设计时教师要对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这样可以突出重点,防止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学习结果。

3要难易适中。目标的难度,要接近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太高,学生经过努力达不到,会使学生产生畏学心理,丧失信心;目标过低,学生的学习毫无压力,目标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在制定目标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群体学习水平有一个科学的分析。

4要注意各章节教学目标的互相协调。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都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各章节目标的协调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将各章节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设计,对各类教学目标进行综合安排。在针对具体的一节课设计教学目标时,还要结合实际对预先的安排做适当的微调,以保证各类目标的实现和分布的均衡。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表述,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