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空山鸟语》乐曲除引子和尾声外,可分五段,属多段体结构。

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寥寥几笔就描绘出幽静、深邃、沉远的意境,令人神往。

接着,作为“人”的形象出现,旋律起伏跌宕,节奏疏密相间,显得生气勃勃。

这个形象贯串于全曲,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结合,宛如“人”在美丽清新的自然中怡然自得地观赏、逗引着鸟儿,人声、鸟语交融在一起。

乐曲通过拟声的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使鸟语音乐化。但这不是单纯的自然描写,而是深深地渗透了“人”的感情,使乐曲的造型性与抒情性有机地结合而显得富有情趣。

作者简介

刘天华(1895~1932),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学时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曾先后学过铜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1914年在失业、丧父、贫病交迫的逆境中自学二胡。1927年创立了国乐改进社,在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成就。还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师和北京艺专教授二胡、琵琶、小提琴。

刘天华还刻苦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民间戏曲。他谦虚好学,向各种人(包括演奏家、流浪艺人、和尚、道士、乞丐等)求教,因而在二胡和琵琶上有较深的造诣。他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吸收了小提琴的长处,把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有《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10首二胡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乐曲表现的内涵。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图片、二胡。

聆听《空山鸟语》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全曲。设问:

(1)这首曲子的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吗??

(2)这首曲子用什么乐器演奏?

2.师生讨论:引子主要表现空山、空谷回声。鸟语,则穿插于整首曲中。

3.复听全曲。

设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

要求学生要细细听,仔细“品味”二胡的音色。

4.介绍刘天华的成就——把二胡提升为独奏乐器,纳入高等院校专业教学。

5.如有条件能让学生观察二胡乐器的实物,让学生来摸一摸、拉一拉,教学效果会更好。当然也可用挂图等教具。

听辨活动

1.提高学生听辨的基本能力。

2.提高学生音准能力,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

3.要注意大面积的学生参与,不要局限于少数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参与,在实践中提高他们掌握音乐基础的能力。

综合活动:

鸟鸣音乐会

1.此项活动在课前要做大量工作,主要是整理选择“独唱”的鸟鸣。可以请各组课前先展示自己的采集成果,推荐一、二个鸟的独唱。

2.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中的图式进行音乐会的节目编排。允许学生自己设计策划编排这场“音乐会”,鼓励他们的主持与设计。

教学反思:

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