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句子:有的状如绣球,有的形似丝瓜;有的小若弹丸,有的大如巨树。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句话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师:是的,你观察得真仔细,这句话采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有节奏感。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吗?

生: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把什么比做什么?

生:把仙人掌比作绣球、丝瓜、弹丸、巨树。

师:是啊。作者把仙人掌比作了绣球、丝瓜等等。那我把句子改一改,你觉得是老师的好还是书上的好,为什么?

师读改的句子: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长条的;......

生:略。

师:仙人球千姿百态,还可能像什么呢?

学生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进行拓展说话训练。

评: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仔细读句子,自主发现,找到了句子采用的两种修辞手法。同时,教师改写文中句子,让学生比较,学生发现文中的句子更好,并且知道好在哪里,最后,进行拓展说话训练。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

对于这一节中比喻句的教学,我有一点自己的思考:

教师通过把句子改成非比喻句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比喻句的妙处。

原句:有的状如绣球,有的形似丝瓜;有的小若弹丸,有的大如巨树。

改写: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长条的;......

我认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喻句的妙处已经感受过很多了,但是,他们经常见到的比喻句大多是“有的像...有的像...”这种形式的,像比喻词是“如、似、若”这种一个句子中出现多种比喻词的情况还不多见,因此,是否把这里的句子比较改为:

原句:有的状如绣球,有的形似丝瓜;有的小若弹丸,有的大如巨树。

改写:有的像绣球,有的像丝瓜;有的像弹丸,有的像巨树。

将以上两句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模仿句子写一写,而且课文中的这种句式在写的时候,孩子还要思考,我所比喻的这种物体是大得像,还是圆的像,还是形状像等等,这样的比较是否会让学生的收获或者说思考更深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