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 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4.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往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2. 走近作者作品: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预习导学:

(一)一读课文,走近文本

【积累运用】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奂山  青冥  飞甍  高垣  睥睨 霄汉  逾时  倏忽 连亘

(二)二读课文,夯实基础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把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用蓝笔画下来,把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划出来,或整理在下面准备交流。

一、情境导入

二、自主合作

(一)朗读展示

(二)疏通文意

1、质疑问难

结合课下注释,逐词对照着注释翻译课文,并在课本上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2、生生互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投入吧!)

(1)组内交流,解决不会的字词句,各组把疑难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展示讲解一个小组的学生在黑板前展示并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3、帮师解惑(给你一个机会,亮出你的风采!)

4、我来译文

(1)自己翻译课文

(2)小组内译文

(3)分组展示译文成果

(三)问题探究

独立解答

1、 默读课文,同时思考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2、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

3、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4、你能对“山市”这一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吗?

合作研讨

交流展示

三、盘点收获(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自主识记

五、课堂反馈

1、 解释划线的字

(1) 邑八景之一也   (2) 数年恒不一见

(3) 高插青冥         (4) 念近中无此禅院

(5) 无何,碧瓦飞甍     (6) 未几,高垣睥睨

(7) 连亘六七里      (8) 尘气莽莽然

(9) 裁如星点         (10)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11) 倏忽如拳如豆

2、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⑵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⑶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⑷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六作业

做伴你学中《山市》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