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由于掌握的词汇量不同而表现出口语表达质量上的差异。要想让幼儿较快地掌握语言这种交际工具,就必须积极地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的各类词汇。 词汇是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词汇量越丰富就越容易表达思想,掌握的词汇越多,对事物的认识就会越深。因此,词汇的发展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词汇数量逐渐增加

国内外有关研究材料表明,3~6岁幼儿的词汇量是以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发展着的;词汇的增长率呈逐年递减趋势;幼儿期是词汇量飞跃发展的时期。如史慧中等人(1986)在对幼儿词汇的研究中发现,3岁的幼儿能掌握1 000个左右的词汇,到了6岁时,他们的词汇量增长到了3500多个。

2.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词汇数量的增加,幼儿词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主要体现在词的类型和词的内容两方面。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即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等,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后掌握虚词,即意义比较抽象的词,一般不能单独作为句子成分,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幼儿掌握虚词不仅时间较晚,而且比例也很小,只占词汇总量的10%~20%(见下表)。

2~6岁儿童各种词类比例变化表(%)

年龄─岁

名词

动词

语气词

副词

代词

形容词

象声词

助词

助动词

叹词

量词

数词

介词

连词

2

32.8

29.8

12.8

6.4

5.7

4.3

2.6

2.2

1.0

0.8

0.7

0.6

0.3

0

2.5

29.6

27.3

27.3

7.0

13.6

5.1

0.3

2.6

1.7

0.3

1.2

1.0

1.2

0

3

26.0

29.5

29.5

7.1

13.7

4.2

0.4

3.2

2.3

0.7

1.9

1.3

1.1

0.2

3.5

22.4

27.4

27.4

8.5

14.8

5.5

0.2

3.0

2.3

0

3.9

2.1

2.0

0.2

4

22.9

26.2

26.2

8.3

15.6

5.8

0.1

2.6

2.4

0.3

3.3

2.7

2.1

0.2

5

22.5

25.2

25.2

9.7

14.1

4.8

0.1

3.1

2.2

0

4.9

4.1

1.9

0.3

6

22.3

24.4

24.4

11.6

12.8

3.7

0.1

3.5

1.0

0.1

5.9

4.6

2.8

0.7

伴随年龄的增长,幼儿掌握同一类词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他们先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词,再过渡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词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也进一步提高。以名词的发展为例:幼儿使用频率最高和掌握最多的名词,都是与他们日常生活内容密切相关的词汇,如“日常生活环境类”、“日常生活用品类”、“人称类”、“动物类”等,而像“政治、军事类”、“社交、个性类”等离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抽象词汇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发展起来。

3.对词义的理解逐渐加深

幼儿不断增加的词汇量促使其对所掌握的每一个单词本身的含义理解也逐渐加深。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即词义理解的扩张和缩小。

词义理解的扩张指幼儿最初使用一个词时,容易倾向于过分扩张词义,无意中使其包含了比成人更多的含义。他们可能用“狗狗”一词称一只猫或是一只兔子,一切全身长毛、四脚有尾巴的动物。这种过度扩张的倾向在1~2岁时最为明显,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词汇被扩大运用,到了3~4岁时逐渐有所克服。有两种原因可能会解释这一现象。原因之一在于幼儿理解力低弱,他们还不能理解界定一个概念的核心特征,另一种可能在于幼儿缺乏相应的词汇。如果幼儿不知道单词“苹果”,则他可能仅仅是为了达到谈论“苹果”的目的,而使用某种相似客体的名称(如“球球”)。幼儿除了用某一熟悉的客体的名称来指代不熟悉的客体外,还会为不熟悉的客体杜撰一个新词以达到指代其的目的,这一颇具创造性色彩的现象即“造词”现象,它会随着幼儿词汇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少。

在词义理解扩张的同时,幼儿还有词义理解缩小的倾向,即把他初步掌握的词仅仅理解为最初与词结合的那个具体事物。比如,“桌子”一词仅仅指他家里的某张桌子。这种缩小倾向与扩张一样,都表明幼儿最初对词义的理解是混沌、未分化的。只有经过进一步发展,幼儿才能从具体到抽象地逐步理解词义。